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风吹露湿峨冠,迥立三山二水间。
后夜江楼应殢酒,一钩残月与谁看。
这首诗描绘了延平阁上在西风中独立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西风吹露湿峨冠”,运用拟人手法,将西风人格化,仿佛它轻轻吹拂,让峨冠(可能指阁楼或建筑的装饰)沾染上了露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迥立三山二水间”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延平阁似乎矗立于群山与江水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姿态。
“后夜江楼应殢酒”一句,通过想象夜晚时分,江边的楼阁内人们欢聚畅饮的情景,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暗示了延平阁作为一处休闲娱乐之所的特性。最后,“一钩残月与谁看”则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孤独与思考的主题。残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与之相对的“与谁看”则引发了对陪伴与分享的渴望,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延平阁独特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不详
它时对语闻莺迁,青秧离离初插田。
重来刈稻歌有年,浪过日月将谁怜。
故人落笔生云烟,胸中端有万斛泉。
从来经笥谩便便,诗书何如一囊钱。
有时玉树临风前,仰视落日窥层巅。
已知万古然不然,得处往往多忘筌。
正须青绫护醉眠,坐使士类归埴埏。
不应直为莼鲈还,夜听秋雨穷遗编。
我今已办访戴船,日欲倚棹寒潭边。
要当学海如百川,未信轲死今无传。
粥鱼斋鼓网蛛窠,古寺长廊客少过。
唯有一溪明月在,夜寒偏向断垣多。
斜阳不到竹阴幽,小径萦纡傍碧流。
行到草深桥断处,却乘明月泛归舟。
它时樽酒对春风,夜雨霏霏抵晓钟。
但说寻常往来地,岂知重到有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