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灏气才中兔魄圆,众躔韬彩独娟娟。

魏宫乌绕空枝上,汉苑桐凋露井前。

金液万重涵渤海,玉沙千里对江边。

遥知此夕多情思,三级萧台枕碧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皓月如兔魄圆满,星辰光芒收敛唯有她皎洁
魏宫乌鸦栖息在光秃枝头,汉苑梧桐凋零在露水之前
金色液体深藏于大海之中,千里玉沙映照着江边
遥想此刻,深情思绪绵绵,三级萧台上枕着碧绿的涟漪

注释

灏气:浩渺的清气,指明亮的月色。
兔魄:月亮的别称,因其形状如兔而得名。
躔:天体运行的轨道,这里指星辰。
韬彩:隐藏光彩,形容星辰光芒收敛。
魏宫:古代中国的宫殿,这里可能指代某朝代的皇宫。
乌绕:乌鸦盘旋。
汉苑:汉代的皇家园林。
金液:道教中指神秘的金色液体,象征贵重或神秘。
玉沙:比喻晶莹的沙粒,可能指江边的沙地。
三级萧台:可能指代某个历史遗迹或地点,三级萧台是虚构的。
碧涟:绿色的涟漪,形容水面的波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中秋》,通过对月圆之夜的描绘,展现出浓厚的中秋佳节氛围。首句“灏气才中兔魄圆”,形象地描绘了明亮的月光如同兔魄般圆满,充满清辉。接下来的“众躔韬彩独娟娟”则写出了月亮在群星环绕中格外皎洁,犹如一位娴静的美人。

“魏宫乌绕空枝上,汉苑桐凋露井前”两句,通过想象魏宫乌鸦栖息在月夜的树枝上,以及汉苑梧桐在露水打湿的井边凋零,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意境,暗示着月夜下的孤独与怀旧之情。

“金液万重涵渤海,玉沙千里对江边”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月光比作金色液体,照耀着广阔的渤海,又映照在千里之外的江边,展现了月色的广阔无垠。

最后,“遥知此夕多情思,三级萧台枕碧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设想他们在中秋之夜也会有同样的情感,寄托在那三级萧台(可能指古代的某处建筑)上,伴随着碧绿的池水,思绪万千。

整体来看,黄庭坚的这首《中秋》以月为线索,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独特感受和深深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书睢阳事后

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

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

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

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予既不得叶遂过洛滨醉游累日

瘿民见我亦悠悠,瘿木累累满道周。

飞舄已随王令化,真龙宁为叶公留。

未能洗耳箕山去,且复吹笙洛浦游。

舍故趋新归有分,令人何处欲藏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其三)

俗士得失重,舍龟观朵颐。

六经成市道,驵侩以为师。

吾学淡如水,载行欲安之。

惟有无心子,白云相与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