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自寿(其三)

不留宿孽累儿孙,不向情田种爱根。

绮语早除名士习,画楼宁负美人恩。

世惟解事方循分,行果知难敢放言。

心折竹溪名父子,从他闽洛溯渊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七十自寿(其三)》由清代诗人林纾所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自我期许。诗中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言行举止以及人生价值的追求。

首句“不留宿孽累儿孙”,意味着诗人不希望自己的过失或罪恶影响到后代子孙,强调了道德传承的重要性。接着,“不向情田种爱根”则表明诗人反对情感的过度投入,认为这可能会滋生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影响个人的内心平静与生活品质。

“绮语早除名士习”一句,诗人批判了文人雅士中常见的浮夸言辞,主张去除虚伪的言谈,回归真诚与朴实。而“画楼宁负美人恩”则是对追求物质享受和外在美的否定,诗人宁愿放弃这些诱惑,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独立。

“世惟解事方循分,行果知难敢放言”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处世原则。他认为只有真正理解事物本质的人才能遵循自然规律行事,而面对困难时,更应谨慎言辞,避免轻率表态可能带来的后果。

最后,“心折竹溪名父子,从他闽洛溯渊源”表达了诗人对竹溪名父子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自己愿意追溯历史根源,寻找精神上的共鸣与指引。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与反问,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35)

林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十自寿(其四)

总角知交两托孤,凄凉身正在穷途。

当时一诺凭吾胆,今日双雏竟有须。

教养兼资天所命,解推不吝我非愚。

人生交友缘何事?忍作炎凉小丈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七十自寿(其五)

金台讲席就神京,老友承而晋六卿。

我不弹冠为贡禹,公先具疏荐弥衡。

伧荒那办官中事,萧瑟将为海上行。

多谢尚书为毁草,食贫转得遂余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七十自寿(其六)

怜才谁似郭公贤,荐我名居诸老先。

充隐本非真处士,辞征曾赋返游仙。

头皮未送宁奇节,肝胆相亲似宿缘。

此事不惟知己感,承平忆到德宗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七十自寿(其七)

卅载倾心沧趣楼,风流宏奖世无俦。

自经导诱诗源得,尽览收藏画笔遒。

艺苑共尊今六一,经筵代进我春秋。

八年前附香山社,末座匆匆亦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