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县学观习冠礼柬守巡二王君

洪州江涛激堤急,江中老蛟似人立。

春来风雨助江灵,万丈新堤无芥力。

谁将神物障狂流,铁柱宫成几百秋。

番阳湖深东入海,空厓禹庙何悠悠。

筠州有蛟今有柱,山雾如江化为雨。

弦歌在泮修旧章,允矣嘉宾吾愧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洪州江边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故事,充满了对自然力量与人类智慧的赞美。

首先,诗人以“洪州江涛激堤急”开篇,生动地描绘了江水汹涌澎湃,冲击着坚固的堤坝,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壮阔的氛围。接着,“江中老蛟似人立”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江中的蛟龙比作站立的人,形象地展现了蛟龙的威猛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它与江水之间的某种联系或力量。

“春来风雨助江灵,万丈新堤无芥力”,春日里,风雨相随,似乎在帮助江水的力量,即使面对万丈高的新堤,也显得微不足道。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伟力,也表达了对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勇气的颂扬。

“谁将神物障狂流,铁柱宫成几百秋”,诗人提出疑问,是谁将神物置于江中阻挡狂流?铁柱宫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与坚韧。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下及未来的期许。

“番阳湖深东入海,空厓禹庙何悠悠”,番阳湖深邃,最终汇入大海,而禹庙则静静地坐落在空旷的山崖上,岁月悠长,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辽阔与人类文明的深远。

“筠州有蛟今有柱,山雾如江化为雨”,筠州之地,如今仍有蛟龙之柱守护,山间的雾气仿佛是江水化为雨,寓意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弦歌在泮修旧章,允矣嘉宾吾愧主”表达了对教育与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嘉宾的尊敬与自谦,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秩序与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故事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人类智慧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的向往。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朱仙镇

绣旗扬扬出朱仙,中原王气熄更然。

敌军万骑鸣归鞭,故宫遗庙在眼前,奈何忽有金牌宣。

金牌宣,事甚迫。将之南,将之北,南为吾君北社稷。

敢言君重社稷轻,彼奸在侧方经营。

社稷无功君有罪,到头两事恶乎成。

岳将军,决南行。南行即就死,死不愧臣子。

形式: 古风

东山公书来问久无书舟中作书怅然有感

不上山翁书,非懒亦非傲。

知我者谓谁,而不能一报。

平生观物心,未得从吾好。

世途渺江湖,执简靡所告。

章水东北流,秋日波浩浩。

惟有匡庐峰,万变犹古貌。

吾将作新图,用为识者道。

形式: 古风

送王朝言

朝言天下士,乃作西江行。

把酒酹岐路,清风引双旌。

尊前即万里,动我淮阳情。

淮阳岂可薄,所志在汉庭。

君去江湖重,君留江湖轻。

君行何所挟,岱岳云英英。

远浮洞庭白,高点匡庐青。

谁知造化意,藉此方经营。

归欤作霖雨,四海多苍生。

形式: 古风

赤壁图为王冬官题

古之达者苏黄州,览尽赤壁无馀秋。

至今赋在景亦在,诵者如与公同舟。

公舟凌空与物游,东山月出水漫流。

清风徐来酒在手,羽人何处仍丹邱。

曹吴胜负江山羞,洞箫一声生远愁。

眼前水月客知否,一笑自点仙翁头。

水曹年来作浙游,苏堤风景应全收。

却望美人图画里,蒹葭霜满湖南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