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对亭书怀次王阳明先生韵

几从江上过,危峰坐中见。

清秋披蒙茸,始得陟崇巘。

诸贤聚一堂,图书已识面。

忆昔迷歧路,困衡不善变。

博文并格物,留情经与传。

于今两寘之,深荷圣衷眷。

古人弃糟粕,用为来者劝。

素琴本无弦,了心何足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邹元标所作的《独对亭书怀次王阳明先生韵》。诗中以“独对亭”为背景,抒发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内心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几从江上过,危峰坐中见”,描绘了诗人多次从江边经过,但真正能静坐其中,欣赏到高耸入云的山峰,却是在此刻。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感慨,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反思。

接着,“清秋披蒙茸,始得陟崇巘”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清冷与山峰的高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挑战困难的决心。通过“始得”二字,强调了攀登高山的不易,同时也寓意着在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诸贤聚一堂,图书已识面”一句,可能指的是诗人与智者的交流,通过阅读书籍,与先贤的思想对话。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智慧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他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忆昔迷歧路,困衡不善变”表达了诗人过去曾迷失方向,遭遇困境,但并未放弃,而是坚持改变,寻求出路。这反映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

“博文并格物,留情经与传”则表明了诗人广泛学习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同时对经典著作保持深厚的情感,体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严谨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于今两寘之,深荷圣衷眷”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自我反思,以及对圣人教诲的深深感激,暗示了他在道德修养上的追求。

最后,“古人弃糟粕,用为来者劝”一句,引用古人的话,强调了去伪存真、吸取精华的重要性,鼓励后来者从中得到启示和指导。这里的“素琴本无弦,了心何足辩”可能是指,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平静,无需外在形式的装饰,内在的修为才是最重要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个人经历的反思、对知识的追求、道德修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316)

邹元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五年进士。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卒谥忠介。有《愿学集》

  • 字:尔瞻
  • 号:南皋
  • 籍贯:江西吉水
  • 生卒年:1551—1624

相关古诗词

雪中偶吟四首(其一)

人皆笑拙宦,我独乐有馀。

浮气日以敛,性天日以舒。

名者不祥器,况复窃高誉。

洗心力澄汰,庶不负居诸。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雪中偶吟四首(其二)

巀嶪白云司,乃在玄武滨。

湖中有佳果,四时常鲜新。

昔年产明珠,灼烁光四邻。

今乃伏泥滓,一望常悲辛。

堤上松愈好,日暮隐龙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雪中偶吟四首(其三)

予性本刚方,予度甚汪洋。

片言切名理,服膺讵敢忘。

泰华难尺度,沧溟岂斗量。

嗟彼夸毗子,咄咄徒刚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雪中偶吟四首(其四)

我钦邓宗伯,高斋绝轮鞅。

贫难供菽水,潜身卧草莽。

一朝膺特命,贤关振韶响。

簉迹夔龙间,游心羲皇上。

学问窥天人,玄珠得象罔。

念予性孤贞,高轩时来往。

拟卧西山曲,疑义共欣赏。

予本澹荡者,一见心惝恍。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