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修行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山中习静意何如”,点明了诗人选择在山中修行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内心感受。接着,“懒散从人问卜居”一句,既展现了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又暗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
“喜有书灯分四壁,不妨文史足三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书籍为伴,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学习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这里的“三馀”指的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强调了充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
“剑光夜静寒牛斗,瑶草春深辨鲁鱼”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剑光与牛斗的寒凉对比,瑶草与鲁鱼的春深辨识,都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敏锐观察。
最后,“方朔陆沉缘底癖,逢人应著答宾书”两句,以历史人物方朔为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向往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愿意与人交流分享,保持开放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热爱知识、向往古代智慧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