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竹垞先生四十韵

日月悬鸿笔,江湖伴钓翁。

斯文如一发,此老不三公。

世潮韦贤相,生称江夏童。

异书都默识,疑义若披朦。

瑚琏珍初待,金刀数正终。

兰成终窜谷,王粲早飘蓬。

寄兴沧溟外,悲歌燕赵中。

挥笺回雪白,拍板落花红。

剑拔看天小,觞浮觉海空。

但随游野豕,未卜渐逵鸿。

当代旁求说,盈朝并荐雄。

对扬钦学邃,拔擢荷恩隆。

太白官供奉,龙门史折衷。

抡才弘铁网,校艺试青铜。

书卷装归橐,神仙近法宫。

骑将天厩骏,捧出御书虹。

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归来操翰墨,吟笑脱樊笼。

醧舫波还泛,书亭日久烘。

圣经罗象纬,物理析鱼虫。

注地郦元似,论诗萧统同。

采飞神每助,斤运帝无功。

凤小能翔汉,兰摧莫叫穹。

暮年馀痛哭,笃志益明聪。

鹿引晨穿屐,龙听夕倚篷。

门生舆请舁,朝士刺求通。

斯画珊瑚缺,邕文金帛充。

共知占蔚豹,仍望载非熊。

小子劳钻仰,先生发覆蒙。

逢人怜抱璞,知己抚炊桐。

再谒鸳湖曲,高谈桂树丛。

森森开武库,蔼蔼挹春风。

世路谁轻薄,耆儒只困穷。

养心欣事简,糊口幸年丰。

角里芝徒采,春卿爵可崇。

人情留朴拙,天气值和融。

三岁依门下,千秋叹道东。

经营惭小技,雕斫冀良工。

广乐陈鼗鼓,凡民警聩聋。

升堂私有愿,陶冶及纤洪。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大受所作的《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诗中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竹垞先生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动人。

诗的开头“日月悬鸿笔,江湖伴钓翁”,以日月比作鸿笔,形象地描绘了竹垞先生的才华横溢;“江湖伴钓翁”则暗示其生活淡泊,与世无争。接下来的“斯文如一发,此老不三公”,赞美了竹垞先生的学问深厚,虽为老者,却非寻常之辈。诗中多处引用典故,如“世潮韦贤相,生称江夏童”,将竹垞先生与历史上的名士韦贤相比,凸显其非凡之处。

“异书都默识,疑义若披朦”表现了竹垞先生的博学多才,“瑚琏珍初待,金刀数正终”则表达了对其学术成就的期待与赞赏。诗中还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如“兰成终窜谷,王粲早飘蓬”,以兰花与王粲的遭遇来比喻竹垞先生的处境,既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流露出对其命运的同情。

“寄兴沧溟外,悲歌燕赵中”表达了竹垞先生的广阔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挥笺回雪白,拍板落花红”则描绘了其创作时的景象,充满了艺术的美感。诗中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如“剑拔看天小,觞浮觉海空”,以剑与酒杯的形象,象征竹垞先生的豪迈与超脱。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不仅表达了对竹垞先生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对于理想与追求的执着。

收录诗词(14)

张大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居苏州匠门(干将门)溪上。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检讨。充四川乡试正考官,旋奉命督学贵州。少时从学朱彝尊,得其赏识。善诗文。有《匠门书屋集》

  • 字:日容
  • 籍贯:江苏嘉定
  • 生卒年:1658—1722

相关古诗词

题徐大临湖乡小景

鸟背岚光过夕汀,碎萍鱼唼水花腥。

青山一角湖三面,记是塘西乙未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山居

爱看支硎一角山,何妨身卧薜萝间。

峰头片片秋云白,不碍虚亭鹤往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清流道中梅花

驻马清流香气吹,东风渐近落花时。

可怜踯躅关山路,才见江南第一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除夕写怀

持门赖健妇,颇忆盆孟光。

今夕复何夕,洗手调羹汤。

辛盘与椒酒,一一亲排当。

夜半理梳裹,灯前事晨妆。

君姑尚未起,鸡鸣候高堂。

□□偕先后,杂佩鸣珩璜。

我亦梦到家,身侍阿母旁。

乌啼忽警觉,仍在天一方。

梦回思往事,石阙空衔悲。

缅惟遭丧日,事远尚可追。

先君昔迁谪,家细不得随。

二载密云尹,溘然遂长违。

时余行未至,伯兄适南归。

饭含未及视,安用有子为?

一棺尚寄旅,僻在城南陲。

遥忆今夜奠,纸钱风吹灰。

吾闻古丧礼,未葬不释缞。

念此痛欲绝,有如刺心锥。

哀歌不成曲,我唱和者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