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写怀

持门赖健妇,颇忆盆孟光。

今夕复何夕,洗手调羹汤。

辛盘与椒酒,一一亲排当。

夜半理梳裹,灯前事晨妆。

君姑尚未起,鸡鸣候高堂。

□□偕先后,杂佩鸣珩璜。

我亦梦到家,身侍阿母旁。

乌啼忽警觉,仍在天一方。

梦回思往事,石阙空衔悲。

缅惟遭丧日,事远尚可追。

先君昔迁谪,家细不得随。

二载密云尹,溘然遂长违。

时余行未至,伯兄适南归。

饭含未及视,安用有子为?

一棺尚寄旅,僻在城南陲。

遥忆今夜奠,纸钱风吹灰。

吾闻古丧礼,未葬不释缞。

念此痛欲绝,有如刺心锥。

哀歌不成曲,我唱和者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诗人对家庭、亲情以及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如“洗手调羹汤”、“夜半理梳裹”、“梦到家”等,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温暖的向往和对过去团圆时光的回忆。

诗中“持门赖健妇,颇忆盆孟光”两句,借用了孟光为梁鸿持食的故事,表达了对贤妻良母的怀念。接着,“今夕复何夕”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当前时刻的感慨,引出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辛盘与椒酒,一一亲排当”描绘了除夕之夜家人围坐一起享用传统美食的温馨画面。“君姑尚未起,鸡鸣候高堂”则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之情。

“□□偕先后,杂佩鸣珩璜”可能是指家族成员一同参与祭祀活动的情景,体现了家族的团结和传统礼仪的重要性。

“我亦梦到家,身侍阿母旁”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深思念,以及在梦中得以陪伴母亲的幸福感受。“乌啼忽警觉,仍在天一方”则暗示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以及对远方家人的牵挂。

“梦回思往事,石阙空衔悲”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亲人的哀伤。“缅惟遭丧日,事远尚可追”流露出对逝去亲人的追忆和对未能及时陪伴的遗憾。

“先君昔迁谪,家细不得随”提到了家族成员因故离散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往不幸命运的感慨。“一棺尚寄旅,僻在城南陲”描述了亲人去世后遗体暂存他处的凄凉情景。

最后,“吾闻古丧礼,未葬不释缞”强调了古代丧礼的严格规定,表达了对传统丧葬习俗的尊重。“念此痛欲绝,有如刺心锥”表达了对亲人离世的极度痛苦和哀伤。“哀歌不成曲,我唱和者谁”则表达了在哀悼中找不到共鸣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化的场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亲情以及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伤,展现了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中的情感深度和道德观念。

收录诗词(14)

惠士奇(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坐月酬郑见怀之作

明月上西轩,流光照积雪。

开轩一长望,皎皎千里洁。

佳人怨遥夜,起坐弹金屑。

为我操《孤鸾》,怅然感离别。

相思报瑶华,无使音尘绝。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牧童词

溪水碧,溪上牧童青箬笠。

乌犍斜系柳阴中,藉草卧吹三孔笛。

横鞭还过饮牛亭,亭边扑扑飞牛虻。

雀儿鼓翅虾蟆跳,陂塘水满齐牛腰。

归来仍放青山郭,远树仟仟烟漠漠。

日暮闻歌不见人,隔林月下敲牛角。

形式: 古风

簇蚕词

麦风细,蚕眠地。桑叶残,蚕上山。

蚕房渐觉侵微暑,乍暄还暖愁煞汝。

朝热熏笼夜点灯,窃脂驱雀猫捕鼠。

一日茸茸粉絮结,两日堆堆白于雪。

三日团团论斗盛,小妇量来大妇称。

缲出新丝付机杼,织成十样花纹绫。

君不见茧税年年充国课,浴蚕娘子常衣布。

形式: 古风

樵客行

春山暮,山花吹满樵人路。

平原浅草连天远,樵风初起樵云卷。

数声樵唱出林间,夜夜归来担头满。

晓上阴崖逢月黑,前溪虎去犹留迹。

昨宵山水漂人家,失却涧边磨斧石。

伐木当伐檀,刈薪当刈兰。

刈兰为佩檀为辐,免使年年老空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