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亭留题

人言周公来结宇,不知建立何年中。

撰词仍是谪御史,残缺欲读嗟难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人们传说周公曾在这里建造房屋
却不清楚具体是在哪一年完成的

注释

周公:古代政治家,姓姬名旦,曾辅佐周武王和成王。
结宇:建造房屋,指建筑。
不知:不清楚,不明白。
何年中:具体的时间点。
撰词:撰写文章或诗词。
谪御史:被贬谪的御史官职,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
残缺:破损不全。
嗟难通:感叹难以理解。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和对历史知识的探求。开篇"人言周公来结宇,不知建立何年中",通过提及“周公”这一文化象征,传递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周公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据说他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又帮助成王巩固了王朝的统治,被尊为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而“结宇”则是指建立房屋或亭台,这里可能暗示着某个与周公有关的建筑物。诗人通过提问“不知建立何年中”,表现出对历史事件具体时间的好奇和探索,但这种探索似乎是不易实现的。

接下来的"撰词仍是谪御史,残缺欲读嗟难通"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撰词"可能指的是写诗或记叙,而“谪御史”则是古代监察官员的一种,负责纠举朝政得失。在这里,它被用来形容诗人自己的身份,或许是在表达自己在探寻历史真相时的角色和态度。"残缺欲读嗟难通"则描绘了诗人面对古代文献的困境,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尽管渴望阅读和理解这些残存的文字,但由于其断简残篇,难以全面把握其内涵。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周公这一历史人物的怀念,更是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知识探索过程中的自我反思。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历史智慧的敬畏之心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时代的沧桑感和个人能力的局限性。

收录诗词(162)

无名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孝狗歌

慈乌反哺古所称,不闻乳狗能效颦。

鹿坡王氏世吉人,乞得乳狗于良邻。

良邻家贫并日食,狗母长饥骨柴立。

乳狗食竟掉尾归,呕食喂母使母肥。

朝餐归呕暮复续,兽类之中颍考叔。

纷纷养志多缺如,惭愧四足之韩卢。

形式: 古风

咏蝶

□□□□□□□,一丛浮动戏兰芽。

裁成碧玉搔头样,画作黄金便面花。

闲过楼台飞尽日,又因风雨宿谁家。

儿童爱把襜褕扑,惊起双双贴綵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武溪歌

武溪深复深,飞鸟不能渡,兽游不能临。

形式: 古风

环翠堂

群山关设险,高屋昼多阴。

晴岚度丘壑,疏翠上衣襟。

琴声有成亏,画手随浅深。

不如陶谢辈,著句写登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