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的《将应岁试感怀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才能不足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首句“曾逢日者许遐龄”,诗人回忆起曾经占卜之人预言他能长寿,流露出对长寿的期待与向往。接着,“只谓名非厕佛经”一句,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名声并不适合出现在佛经之中,暗含对自己名望的谦逊态度。
“未死深惭人已朽,无才每恨笔难灵。”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衰老和才能匮乏的深深自责与遗憾。他感叹自己还未离世,但周围的人已经衰败,而自己的才华也未能充分展现,对笔下文字的表达能力感到遗憾。
“敢思科第能登甲,且譬平生不识丁。”诗人不敢奢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高官厚禄,只是自嘲一生未曾识字,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最后,“自此痴聋没馀齿,鸿飞世外托冥冥。”诗人决定从今往后,像痴愚之人一样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再关心世事,如同大雁飞向远方,寄托于冥冥之中,表达了对世事的超脱与放下。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才能、功名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