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燕邸卧病口号(其二)》由清代诗人嵇永福所作,表达了对孝道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真挚流露。诗中通过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在家庭责任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首联“王程既迫敢蹒跚,出处关头义命安”,点明了诗人因公务繁忙而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以及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如何平衡道德义务与生命价值的思考。这里的“王程”指为王事奔走的行程,“蹒跚”则形容行动不便,暗示了诗人可能因身体或精神上的疲惫而显得步履维艰。
颔联“母过七旬应侍养,家无次子孰承欢”,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家庭责任。母亲年迈,需要照顾,而家中没有其他儿子可以分担这份责任,这使得诗人感到深深的忧虑和责任感。这一联体现了儒家孝道思想的核心——尊老爱幼,强调了对长辈的赡养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颈联“圣朝教孝沾恩易,人子离家入告难”,反映了社会环境对孝行的支持与个人面临的实际困难之间的对比。一方面,朝廷倡导孝道,给予孝顺父母的民众以荣誉和奖励;另一方面,作为子女,离开家庭去履行公务或承担其他社会责任时,却面临着难以兼顾家庭与工作的挑战。这一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的难度。
尾联“一纸九门天荡荡,陈情空自泪汍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痛苦。尽管他试图通过书面的方式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困境和请求支持,但最终却发现自己的努力似乎徒劳无功,只能以泪水来宣泄内心的苦楚。这一联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某些制度或政策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使得个人在履行孝道与追求自身职责之间陷入困境。
综上所述,《燕邸卧病口号(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对孝道这一中国传统美德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深刻探讨。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家庭责任、个人选择与社会期望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