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

青青园中树,郁郁墙根草。

灼灼篱间花,霜前并妍好。

我行忽抱病,两月迹如扫。

今日下庭除,树衰草亦稿。

篱菊云耐寒,亦复不自保。

嗟嗟物皆然,人生得无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名为《病起》。诗中描绘了病愈后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与感慨,以自然界的更迭映射人生的无常。

首句“青青园中树,郁郁墙根草”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树木青翠,草丛茂盛,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与和谐。接着,“灼灼篱间花,霜前并妍好”则将视角转向篱笆间的花朵,即使在霜降之前,这些花朵也绽放着美丽,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绚烂。

然而,随着诗人病情的恢复,他发现“我行忽抱病,两月迹如扫”,两个月的时间仿佛被扫帚扫过,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经历的短暂形成对比。这种对比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今日下庭除,树衰草亦稿”描述了诗人病愈后所见的庭院景象,树木枯萎,草地干枯,与之前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界的无常变化。

最后,“篱菊云耐寒,亦复不自保”通过篱笆边的菊花,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脆弱性共存的现实。菊花虽能抵御严寒,但同样无法避免凋零的命运。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深刻反思。

“嗟嗟物皆然,人生得无老”表达了诗人对万物皆有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终将老去的无奈与接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引出对生命意义和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哭逊之振之兄三首(其一)

吾生终鲜甚,尚赖两三君。

故国多时别,凶音隔岁闻。

天涯相顾影,日暮独怀群。

南望无穷泪,青山空白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哭逊之振之兄三首(其二)

饯送望亭驿,栖迟震泽堧。

回思如昨日,少别遂终天。

转觉人生隘,空滋客泪悬。

小楼风雨夜,不忍读残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哭逊之振之兄三首(其三)

少小嬉游熟,中年隔绝多。

兄今长已矣,吾此复如何。

书至犹疑信,悲来欲啸歌。

惟馀寸心在,岁晚谅无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秉之再到京口有怀别时之作

长江不断流今古,客子重游感岁时。

白发催人来有信,青山笑我去无期。

城边灯火孤舟梦,天末楼台远道思。

风物依然人不见,月明双雁起前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