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智所作的《经杜徵君故居》,表达了诗人重游旧居,缅怀已故友人杜徵君的感慨。首句“废宅重过忆隐君”,以“废宅”和“重过”描绘出故居的荒凉与诗人对往昔的怀念,暗寓友人的淡泊与隐逸之志。
“閒门秋草漫纷纷”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寥,秋草纷飞,暗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翰林一日承丹诏”,追忆杜徵君曾受朝廷青睐的往事,而今却只能在白云间想象他的辉煌。“文冢千年閟白云”,以“文冢”象征友人才华横溢,但已埋没于历史长河中,白云飘渺,更显其孤寂。
“坏壁尘埃封鸟篆,空山风雨失龙文”描绘了故居的破败景象,壁上的字迹被尘土覆盖,仿佛连鸟篆也难以辨识,风雨侵蚀下,昔日的龙文(可能指书法或壁画)已不可见,寓示着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最后两句“子孙零落遗书尽,何用清名后代闻”,诗人感叹杜家后人凋零,连遗书也散失殆尽,不禁质疑,这样的清名还能否为后世所知。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故居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历史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