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捧新诗见褒陋止睹五章之绮丽如九奏之凄清其末章末句云谁比天人福皆从积善招天人之比固不敢当积善之徵其来有自味嘉言之若是省薄德以何胜仰谢良知谨次来韵以老去心何用为首希垂采览(其四)

老去心何用,闲吟月正中。

细香红菡萏,疏影碧梧桐。

鹤立莓苔径,犬眠兰菊丛。

吾宗不我顾,幽兴与谁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年华老去后,心境如何安放,只在宁静的月下吟唱。
细致的香气从红色荷花中散发,稀疏的影子映照在碧绿的梧桐上。
白鹤独自站立在长满莓苔的小路上,狗儿则在菊花丛中安然入睡。
我的家族无人理会我这份幽深的情趣,谁能共享这孤独的雅兴呢?

注释

老去:年老。
心何用:心境如何。
闲吟:悠闲地吟诗。
月正中:月亮正当空。
细香:细微的香气。
红菡萏:红色的荷花。
疏影:稀疏的影子。
碧梧桐:碧绿的梧桐树。
鹤立:鹤站立。
莓苔径:长满莓苔的小路。
犬眠:狗儿睡觉。
兰菊丛:菊花丛。
吾宗:我的家族。
不我顾:不理会我。
幽兴:幽深的情趣。
与谁同:和谁共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之人,面对自然美景,不禁吟咏起来,但心中却充满了淡淡的哀愁。"老去心何用"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暮年时,对于世事的淡然与无奈。随后的"闲吟月正中"则是说在一个静谧的夜晚,仰望着圆满的明月,诗人开始了自己的吟咏。

"细香红菡萏,疏影碧梧桐"两句,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细香"和"红菡萏"表现出花朵散发出的淡雅芬芳,而"疏影"与"碧梧桐"则营造了一种空旷而清幽的意境。

接着,"鹤立莓苔径,犬眠兰菊丛"两句,通过描绘鹤站在青苔的小路上,狗躺在兰花和菊花丛中,这样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

然而,到了"吾宗不我顾,幽兴与谁同"两句时,诗人的心情变得有些感慨。"吾宗不我顾"表达的是家族或社会对自己疏远的情形,而"幽兴与谁同"则是说在这种孤独和淡漠中,自己的兴趣和喜好,与谁又能共同分享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老年时期的孤寂、淡然以及对于世俗关怀的一种超脱。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小园独坐偶赋所怀寄秘阁侍郎

烟光澹澹思悠悠,朝退还家懒出游。

静坐最怜红日永,新晴更助小园幽。

砌苔点点青钱小,窗竹森森绿玉稠。

宾友不来春又晚,眼看辜负一年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仙客

胎化仙禽性本殊,何人携尔到京都。

因加美号为仙客,称向闲庭伴野夫。

警露秋声云外影,翘沙晴影月中孤。

青田万里终归去,暂处鸡群莫叹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冬至后作呈秘阁侍郎

节辰才过一阳生,草树依依已有情。

杨柳莫嫌凋旧叶,牡丹还喜动新萌。

潜惊绿竹微添翠,暗觉幽禽渐变声。

从此日长天又暖,时时独入小园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对雨闲吟呈吏部侍郎

羃羃浓云势未收,森森凉气忽如秋。

密笼芳树飘何急,高卷疏帘看不休。

咫尺莫闻人对语,逡巡已见水平流。

此时遥忆诸君子,堪命棋枰与酒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