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洞

洞门寂寂昼常阴,谁识行天济物心。

金翅影沉超永劫,玉毫光现契圆音。

滂沱普润三千界,叆叇浓兴一万寻。

天子六龙方在御,不应头角閟幽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洞门常常阴暗寂静,谁能够理解我行走在天宇间济世救物的心志。
金色翅膀的影子沉入无尽的轮回,洁白如玉的毫光显现与宇宙的和谐之音。
广大的雨露普施于三千世界,浓厚的云彩弥漫一万重深邃。
天子驾驭着六条龙正忙于政务,不会让我的头角隐藏在幽深之处。

注释

洞门:指神秘或隐秘的入口。
昼常阴:形容光线昏暗,常指内心世界。
行天济物心:行走在天宇间,以拯救万物为己任的心。
金翅:可能象征力量或神圣的翅膀。
玉毫光:纯洁或神圣的光芒。
契圆音:符合宇宙和谐的声音。
三千界:泛指宇宙或世间万物。
一万寻:极言其广大无边。
天子六龙:古代帝王的象征,此处可能指权力中心。
閟幽深:隐藏在幽深之处。

鉴赏

这首诗名为《白龙洞》,是宋代诗人邹浩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神秘而深邃的洞门景象,白天也显得静谧阴暗,暗示着洞内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力量。诗人以“行天济物心”来赞美洞中白龙的宏大胸怀,它如同金翅鸟超越永恒,又如佛祖的智慧之光照亮世间,象征着无尽的慈悲和智慧。

“三千界”和“一万寻”描绘了白龙的恩泽普照宇宙,范围广大,影响深远。然而,尽管天子驾驭六龙显赫,但诗人认为白龙的威严与深藏不露的特性并不冲突,反而增添了其神秘感和尊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白龙洞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作者对崇高精神境界的向往和对无私奉献者的赞美,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内在修养和隐逸精神的价值取向。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伯和见过

参军跋马瘴江滨,一笑相逢意转亲。

偶复面论前日事,恍疑身是隔生人。

风随玉麈倾新盖,暑避冰姿返旧轮。

八桂森森照归路,为君留饮判经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别由正

许汝相望无百里,政声文誉益惊人。

岂知今日俱长路,重慰平生仰后尘。

云澹京山黄鹄举,风回汉水白鸥驯。

归来有约天从否,准拟冥行细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端夫闻江北水磨

万事根本初难明,声之所发由声声。

不有智者抉其□,直如宝剑埋丰城。

风生风济孰嘘吸,制作解成琴与筝。

矧兹江汉泻荆楚,含桃初熟飞流莺。

波涛暗逐岁月长,激激滩际春雷谹。

白沙湖边更湍急,五磨因缘资养生。

城中鞭驴喘欲死,亦或人劳僵自横。

借令麦破面浮玉,青蝇遽集争营营。

乃知此策最长利,朱墨岂复嗤南荣。

天轮地轴骇昼夜,彷佛飓扇吹苍瀛。

游江夫人俨然坐,蛟龙不动如石鲸。

只应神物亦持护,我辈何妨双耳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别昭平

江山本无情,别去亦何语。

向来爽气中,食息三月许。

来非吾所求,去非吾所禦。

回首谢江山,吾今若轻举。

形式: 古风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