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圭峰禅师

绝壑禅床底,泉分落石层。

雾交高顶草,云隐下方灯。

朝满倾心客,溪连学道僧。

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谁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在深谷的禅床之下,泉水从岩石层间分流而下。
山顶的雾气与草地交织,而山下的灯火被云层遮蔽。
清晨,满是虔诚的访客,溪流边连接着修行的僧人。
连续十天只进食一次,这样的修行谁能坚持呢?

注释

绝壑:极深的山谷。
禅床:禅修打坐时用的床或指修行处所。
泉分:泉水分岔流淌。
落石层:从岩石层中落下。
雾交:雾气交汇。
高顶草:山顶上的草木。
云隐:被云遮住,隐藏于云中。
下方灯:山脚下或低处的灯火。
朝满:早晨充满。
倾心客:全心全意的访客,指虔诚的人们。
溪连:溪流相连,也可理解为溪水旁。
学道僧:学习佛法的僧侣。
半旬:十天,一旬为十天。
持一食:一天只吃一顿饭,指严格的修行饮食规定。
此事:这样的事情。
有谁能:谁能做得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禅院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和自然生活的向往。开篇“绝壑禅床底,泉分落石层”写出了深山中的禅房下方,有清泉流过,水声回响于岩石之间,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接下来,“雾交高顶草,云隐下方灯”诗人通过对比雾气缭绕于高处的草丛和云朵遮掩下的山谷灯光,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禅院的神秘与宁静。这里的“雾”和“云”都成为自然界中模糊边界、隐现真相的意象。

诗人随后通过“朝满倾心客,溪连学道僧”表达了对佛法修行者的赞美。朝阳之下,禅师的心灵得以充实,而溪水的流淌,则是连接着山中与世间的道理,是学佛者所追求的境界。

最后,“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谁能”则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禅修自律的赞赏。诗人提到,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只持简单的一餐,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力量,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观与禅师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自然和简单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赠诗僧

寒山对水塘,竹叶影侵堂。

洗药冰生岸,开门月满床。

病多身又老,枕倦夜兼长。

来谒吾曹者,呈诗问否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小雪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

汹涌吹苍雾,朦朣吐玉盘。

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

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

来驱云涨晚,路上碧霄宽。

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渐难。

棹飞银电碎,林映白虹攒。

水魄连空合,霜辉压树乾。

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

帝城皆剧县,令尹美居东。

遂拜赵张下,暂离星象中。

拥归从北阙,送上动南宫。

举起盆中日,驱行草上风。

不惊卢犬吠,渐见夏台空。

紫禁黄山绕,沧溟素浐通。

封疆亲日月,邑里出王公。

逐盗千门启,兴祥五稼丰。

胥徒迎晓集,赋税共秋终。

条教关天道,歌谣入圣聪。

土膏寒麦覆,人海昼尘蒙。

廨宇松连翠,朝街日散红。

文场新桂茂,粉署旧兰崇。

留客把盈爵,抽毫咏早鸿。

前驺潘岳贵,故里邵平穷。

劝隐莲峰久,期耕树谷同。

凫飞将去叶,剑气尚埋丰。

何必华阴土,方垂拂拭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