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断藤峡诗

人言断藤峡,险峻天下少。

我视断藤峡,培塿一拳小。

蜂屯蚁聚千万家,跣足蓬头尽猺獠。

数十年来肆猖獗,三广生民苦骚扰。

五征不克势益张,处处孤城未能保。

圣皇当天赫然怒,选将提兵奉天讨。

内外群公总豪杰,百万精兵雄矫矫。

共言困守非良图,必欲长驱且深捣。

雷霆砰訇鬼神怒,几日群山尽倾倒。

百鍊钢刀破新竹,万里长风振枯槁。

岩居穴处皆荡焚,瘴雾蛮烟都汛扫。

积尸如山血如川,诛夷只许留襁褓。

兔窜狐奔网罗密,我军追戮如芟草。

大藤根株悉已断,五岭封疆真再造。

振旅班师归柳营,黄童白叟迎遮道。

自言固望来苏久,不图便见成功早。

从今水陆是通衢,来去行人免迂绕。

有田可耕山可樵,共享承平永安好。

圣皇睿算天助顺,群公整顿南荒了。

丰功伟绩万古传,附骥成名愧台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韩雍的《平断藤峡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平定断藤峡叛乱的壮丽场景。诗中,作者以对比手法展现了断藤峡原本被形容为险峻无比,但实际上在朝廷军队的征讨下显得微不足道。诗人描述了当地百姓饱受匪患之苦,而圣明的皇帝决定出兵平定,集结了众多豪杰和精兵。战斗激烈,雷霆万钧,最终荡平贼寇,重建了地方安宁。

诗中赞美了皇帝的英明决策和将领们的英勇作战,以及百姓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胜利后,道路畅通,人民安居乐业,田地可耕,山林可伐,呈现出一幅国泰民安的画面。诗作结尾歌颂了皇帝的睿智和群臣的贡献,以及这场战争的深远影响,使得其功绩得以万古流传。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激昂,展现了明朝中期平定边患的历史事件。

收录诗词(701)

韩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少司徒薛公还京师

海珠寺前一杯酒,送君奏凯还京师。

君还京师我独留,执手不忍遽别离。

与君一载同相处,君总刍粮我军旅。

同心戮力功已成,共羡君才世无比。

积粮如山帛如丘,千金重赏先伐谋。

人言不殊萧相国,我道更胜张留侯。

平生节操清如许,秋月冰壶真可拟。

萧索行囊薏苡空,惟有图书为伴侣。

海风飘飘瘴雨收,乘潮解缆不可留。

扬扬意气长啸去,道傍人羡如仙舟。

高秋入见天颜喜,太常尽把奇勋纪。

三台八座定无疑,从此皇恩常眷倚。

丈夫报国思致身,江湖庙堂同此心。

君去我留不须论,要取芳名冠古今。

形式: 古风

送主事谢芳

戍边蕃将远移家,劳君将命来天涯。

天涯瘴疠人共恶,君来不见兴咨嗟。

君才落落人中杰,不学时人附炎热。

作官自是有贤名,奉使尤能守清节。

匆匆聚首便趣装,画船挝鼓辞五羊。

滇阳峡里夜可渡,红梅关上秋空防。

太平气象君都见,莫似常年浪兢战。

且须游览锦衣乡,还应归奏金銮殿。

殿头元老多故人,相见为我道情真。

谫才不堪胜重寄,只愿归老江湖滨。

形式: 古风

赠赵征夷凯还京师

桓桓将军赵征夷,人中豪杰军中师。

一朝拜命佩金印,提兵百万来边陲。

边陲蛮夷流毒久,保险为巢争死守。

将军奋甲独先登,百万雄兵谁敢后。

阵前号令雷风奔,日色昼暝天为昏。

马蹄溅乾荔江水,剑锋斫断藤山根。

兔窜狐奔弥百越,网罗处处无疏缺。

坐看群丑尽成灰,万里妖氛一时灭。

将军振旅归柳营,黄童白叟皆欢迎。

自言生长乱离久,不图便见时承平。

人言将军有神力,杀气棱棱厌群贼。

贼中遥望畏如神,狄青铜面何须饰。

藤山磨厓纪厥功,贼党不敢窥其中。

从兹两广正疆界,马援铜柱翻成空。

将军伟烈超今古,马援狄青何足数。

圣主才无南顾忧,锡封定见分茅土。

赞军台老不知兵,却喜心同见功成。

题诗送君凯还去,天涯万里难为情。

形式: 古风

成化三年春予驻师梧江之浒截竹为杙以障土阶未几竹复生者三十有三本枝叶茂密森森可爱从事诸君为予作亭题曰瑞竹予因作诗纪之

此君之性难移植,移植从来皆有术。

子美曾言腊月栽,廷坚亦说须辰日。

醉迷之日移更嘉,非时鲜得抽萌芽。

如何斧斤斫断插江浒,又见枝叶生枯槎。

化工生物非无为,异物非妖即为瑞。

此君素有君子操,草木之妖难比类。

天兵煌煌南越平,边民垂死皆更生。

江湖必有弃置君子起,相与戮力匡文明。

坤轴气尽回,天心真厌乱。

生贤济民兆已彰,不信百蛮犹敢叛。

君不见广陵芍药金带围,世无此种人称希。

嘉祐诸贤应兆起,太平勋业流光辉。

作诗示我同心人,世间有事皆可为。

鞠躬尽瘁荅明主,勿俾前贤专美于当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