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行远树惨无聊,脱尽清阴只有梢。
霜干瘦来无可庇,更能庇得鹭鸶巢。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末或冬初的景象,树木在连绵的山峦中逐渐远去,显得萧索而无聊。诗人通过“惨无聊”来形容这种自然界的萧瑟感,也反映出一种情感上的孤独与凄清。
“脱尽清阴只有梢”一句,则是说树木失去了它们的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这里,“梢”通常指的是树梢,即最高处的枝条,它们在空中摇曳,显得特别孤单。
“霜干瘦来无可庇”进一步强化了萧瑟的氛围。霜冻带来了寒冷,自然界变得更加干瘪,连植物也找不到遮蔽的地方。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示了一种无处藏身的忧虑。
最后一句“更能庇得鹭鸶巢”则通过鹭鸶(一种水鸟)找到栖息之地来强调这种没有遮蔽的困境。即便是小动物,也能够找到自己的避难所,而这里的树木却完全暴露在寒冷中,无法庇护自己。这一比喻增添了诗中的情感深度,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那种孤独与无依的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远处树木和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萧索、孤独的情感,以及对无法庇护自我状态的反思。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史馆频催史笔迟,道山还解有忙时。
后园两日不曾到,开尽杏花人不知。
诗人政坐爱闲游,天遣南游天尽头。
到得广州天尽处,方教回首向韶州。
夏欲尽头秋欲初,小凉未苦爽肌肤。
夕阳幸自西山外,一抹斜红不肯无。
上得城来眼顿明,暮山争献数尖青。
垂杨舞罢西风叶,一叶多时独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