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外甥苗武仲

放逐今来涨海边,亲情多在凤台前。

且将聚散为闲事,须信华枯是偶然。

蝉噪疏林村倚郭,鸟飞残照水连天。

此中唯欠韩康伯,共对秋风咏数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如今被流放到海边,亲人们聚集在凤台前。
暂且把离合看作闲事,要知道花开花落皆是自然。
蝉声嘈杂在稀疏的树林,村庄靠着城郭,夕阳映照下水面连着天边。
这里只缺少像韩康伯那样的人,能一起对着秋风吟诗几篇。

注释

放逐:被流放。
亲情:亲人的情感。
凤台:古代宫殿名,此处代指故乡。
聚散:相聚和分离。
闲事:无关紧要的事情。
华枯:花开和花落,比喻事物的兴衰。
偶然:自然发生的,非人为。
蝉噪:蝉鸣声。
疏林:稀疏的树林。
郭:城墙。
残照:傍晚的阳光。
韩康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才学著称。
共对:一起面对。
秋风:秋天的风。
数篇:几篇文章或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诗人徐铉所作,名为《寄外甥苗武仲》。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和友谊的珍视,以及面对人生聚散时的豁达态度。

首句“放逐今来涨海边”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把自己置于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中。紧接着“亲情多在凤台前”则表明诗人心中的温暖之所在,凤台往往象征着高贵或美好的事物,这里可能是指亲人的居所,或是对亲情的一种赞颂。

第三句“且将聚散为闲事”透露出诗人面对人生无常时的豁达心态,将聚会与分别视作寻常之事,不予过多挂怀。而“须信华枯是偶然”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豁达,似乎在告诫自己或他人,对于世间万象都应持有一种宿命的接受态度。

中间两句“蝉噪疏林村倚郭,鸟飞残照水连天”是对景色的描写,通过蝉鸣和鸟飞的声音,以及夕阳下的水天一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最后两句“此中唯欠韩康伯,共对秋风咏数篇”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思念和文学交流的渴望。其中“韩康伯”可能指的是一位诗人或朋友,而“共对秋风咏数篇”则是在期待与之共同赏析秋天的风景,吟诵几首诗歌,以此寄托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于亲情、友谊以及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聚散时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赠杨督府江亭

狻猊产西域,本非百兽伦。

一朝同率舞,图画高麒麟。

三苗昔梗化,戈鋋扰边垠。

桓桓杨督府,钲鼓靖烟尘。

功成身既退,投老归江滨。

廉颇犹健饭,羊祜常角巾。

明月张乐席,晴日坐花裀。

丹心依天桴,白发感萧晨。

方今履泰交,礼乐重敷陈。

天子闻鼓鼙,应恩将帅臣。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寄江州萧给事

夕郎忧国不忧身,今向天涯作逐臣。

魂梦暗驰龙阙曙,啸吟闲绕虎溪春。

朝车载酒过山寺,谏纸题诗寄野人。

惆怅懦夫何足道,自离群后已同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江都路员外

吾兄失意在东都,闻说襟怀任所如。

已纵乖慵为傲吏,有何关键制豪胥。

县斋晓闭多移病,南亩秋荒忆遂初。

知道故人相忆否,嵇康不得懒修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抚州钟郎中

去载分襟后,寻闻在建安。

封疆正多事,尊俎若为欢。

都护空遗镞,明君欲舞干。

绕朝时不用,非是杀身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