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疑冢

漫说曹瞒七十馀,老佗疑冢更模糊。

不知禹葬会稽处,也有累累如许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别提曹操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的疑冢更是让人难以分辨。
连大禹的陵墓在会稽何处都不知道,那里恐怕也有众多的坟冢同样密集。

注释

曹瞒:曹操的字,这里指代曹操。
七十馀:七十多岁。
老佗:即华佗,古代著名的医生。
疑冢:古人为了防止陵墓被盗掘而设立的假坟。
模糊:不清楚,难以辨认。
禹: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
葬:埋葬。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累累:形容坟冢众多。
如许:如此,这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信孺所作,名为《赵佗疑冢》。诗中通过对曹操和赵佗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生平及其遗迹的迷惘与思考。

“漫说曹瞒七十馀”,这里的“曹瞒”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七十馀”则是形容其墓地在岁月流转中渐渐模糊不清。诗人通过这个描写,表达了时间对历史人物遗迹的侵蚀。

“老佗疑冢更模糊”,“老佗”指的是赵佗,这里使用“疑冢”来形容赵佗墓地的位置已经不明确,甚至连是否存在都成为了一个谜。诗人用这个意象强调了历史记忆的淡薄和遗忘。

“不知禹葬会稽处”,这里提到的“禹”是指古代圣王大禹,即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后世尊为“大禹”。诗中说不知道他的墓地在哪里,反映了对远古历史人物的无知和神秘感。

“也有累累如许无”,这个句子表达了即使对于那些确实存在过的历史遗迹,也是纷繁复杂,难以辨识。这里的“累累”形容墓地众多,接下来的“如许无”则是在强调这些古老遗迹在今天看来都是模糊不清,不可捉摸。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历史人物墓地的描写和思考,展现了时间流逝与历史记忆消退的主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过去的无尽追寻。

收录诗词(120)

方信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蒲涧

拔宅谁能辨有无,涧边空记旧丹炉。

世间自是多凡骨,何处犹寻九节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虞山

西风搅桂树,落日明枫林。

游子怀归期,予悲渺登临。

虞山一何高,湘水一何深。

英皇仅枯冢,寂寞薰兮琴。

我欲奏古曲,俗耳更哇淫。

古器不可见,聊作相思吟。

相思长相思,相思无古今。

一歌众鸟听,再歌万籁喑。

推手君勿歌,有酒且孤斟。

落落此时意,寥寥千载心。

五弦毋庸绝,四海谁知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滴水岩

天半飞涛六月寒,苍崖壁立互回环。

从今好事能题品,列作南中第一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题万岁寺

磊磊洞庭石,渺渺苍梧云。

客行离骚国,长歌酹湘君。

湘君不可见,古庙藏江氛。

空坛颇亡恙,谁为真将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