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

宁越佳山水,城楼枕北湖。

丘陵助形势,沟洫借膏腴。

晚景群峰会,春流众壑趋。

自知千载后,歌调有农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宁越的山水真是优美,城楼坐落在北湖之畔。
丘陵地形增添了这里的气势,沟渠汇聚了肥沃的土地。
傍晚时分,群峰倒映在湖面,春天的溪流汇入山谷中。
我深信千年之后,这里仍有农夫歌唱,歌声回荡。

注释

宁越: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
山水:山和水,自然景观。
城楼:城市的高塔或瞭望台。
枕:倚靠,坐落在。
北湖:位于北方的湖泊。
丘陵:小山丘连绵起伏。
形势:地势,地理特点。
沟洫:田间水道,用于灌溉。
膏腴:肥沃的土地。
晚景:傍晚的景色。
群峰:多个山峰。
春流:春天的流水。
众壑:众多山谷。
自知:深知,预料到。
千载后:千年以后。
歌调:歌曲的旋律。
农夫:农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陶弼所作的《北湖》,描绘了宁越地区秀美的山水景色。首句"宁越佳山水"开门见山,赞美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城楼枕北湖"形象地写出城池依傍着宁静的湖泊,显得宁静而优美。

接下来的两句"丘陵助形势,沟洫借膏腴",通过描述丘陵地形与灌溉系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这片土地的宜人风貌和富饶景象。"晚景群峰会,春流众壑趋"描绘了傍晚时分山峰倒映在湖面的美景,以及春天溪流汇聚山谷的生动画面。

最后两句"自知千载后,歌调有农夫"表达了诗人对北湖美景将长久留存,并期待后世农夫能在此歌唱劳动之乐的愿景。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向往。

收录诗词(219)

陶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 字:商翁
  • 籍贯: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
  • 生卒年:1015—1078

相关古诗词

永平寨道中

叠帐深千里,穷途令一隅。

北风家信息,南斗客程途。

岭势频开合,猿声乍有无。

过溪人语笑,隔岸戍烟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龙州秀岭

路随云磴石梯行,限隔华夷天意明。

自与大君为外屏,何劳诸将作长城。

福民可拜三公爵,寿圣能呼万岁声。

海国未疆崖石老,待谁来此勒功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过阳朔寄人

昔日儒衫今武车,重来耆老尚奔趋。

后人相继皆清德,小吏回看半白须。

条教谩为新楷法,官资犹作旧称呼。

里门不闭田畴辟,好买丹青别画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西湖

宁越佳山水,西湖似浙城。

桂多天竺子,潮欠海门声。

路向林梢转,天随野色横。

从兹栖泊者,无复渡江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