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二首(其二)

南国初凉日,东吴欲尽头。

露荷幽馥晓,云日澹光秋。

也爱西风爽,其如半老休。

蝉声与蛩响,计会两催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南方初感凉意的日子,东吴之地似乎接近了终点。
清晨的露水打湿荷花,散发出幽幽香气,秋日的云天洒下淡淡的光芒。
我也喜爱那清爽的西风,但无奈已近中年。
蝉鸣与蟋蟀声交织,仿佛在共同催促着我的忧愁。

注释

南国:指南方地区。
初凉:初秋微凉的感觉。
东吴:古地名,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尽头:此处比喻东吴地区的边缘或尽头。
露荷:清晨带有露珠的荷花。
幽馥:清幽的香气。
晓:清晨。
云日:云彩和阳光。
澹光:清淡的光芒。
西风:秋季的凉风。
半老:中年。
蝉声:夏季昆虫的鸣叫声。
蛩响:秋天蟋蟀的叫声。
计会:相互应和。
愁:忧愁。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象和表达诗人对季节变换感慨的诗。开头两句“南国初凉日,东吴欲尽头”营造出一个秋风乍起、气候转凉的氛围,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伤。“露荷幽馥晓,云日澹光秋”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了秋天清晨露水中荷花的芬芳以及云雾缭绕中的淡雅阳光。

接下来的“也爱西风爽,其如半老休”表达了诗人对于凉爽西风的喜爱,以及对待遇到某种境界后能得到片刻安息的心情。最后两句“蝉声与蛩响,计会两催愁”则通过蝉和蛩的鸣叫声,传递出一种时间流逝、岁月匆匆带来的忧愁。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日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感受,表达了对待老年生活态度的宁静心境。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感秋二首(其一)

今岁五十二,岂为年少人。

荷凉欣暑退,蝉苦怨秋新。

澹虑翻成感,彫诗不著尘。

小儿知得句,频掉小乌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新安江水自绩溪发源

金陵江水只咸腥,敢望新安江水清。

皱底玻璃还解动,莹然酃渌却消酲。

泉从山骨无泥气,玉漱花汀作佩声。

水记茶经都未识,谪仙句里万年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新亭送客

六朝岂是乏勋贤,为底京师不晏然。

柏壁置人天一笑,楚囚对泣后千年。

钟山唤客长南望,江水留人懒北还。

强管兴亡谈不尽,枉教吟杀夕阳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

已愧双旌古晋陵,更堪一节古羊城。

偶逢旧治年频熟,忽署新衔手尚生。

山与君恩谁是重,身如秋叶不胜轻。

向来百鍊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