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名为《普宁寺度岁》。诗中描绘了诗人于寺庙中度岁的场景,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个人忠诚与国家安危的深沉思考。
首句“落日萧萧起暮钟”,以夕阳西下、钟声悠扬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接着,“祗园呼酒亦从容”一句,描绘了诗人于寺庙中饮酒的情景,虽处庄严之地,却能保持一份闲适与从容,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淡定与超脱。
“时华已谢群情异,风景相将到处同。”这两句诗对比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复杂世态的感慨。尽管人们的情感和境遇各不相同,但自然的景色却在不同的地方展现出相似的美丽,寓意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
“百战谁能宽束带,平生自慰有孤忠。”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忠诚的自豪与欣慰。在经历了无数战斗与挑战后,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忠诚,实属不易,诗人对此感到无比骄傲。
最后,“残宵坐对寒灯尽,远思悠悠在海东。”诗人独坐至深夜,面对寒灯,思绪万千,远眺东方,似乎在思考着更广阔的世界与未来的方向。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深邃,也暗示着他对于国家与民族未来的深深关切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国家安危以及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