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共醉流芳独归去,故园高士日相亲。
深山古路无杨柳,折取桐花寄远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和深厚的友情。
"共醉流芳独归去" 一句,设置了一种宴饮欢聚后别离的情境。"流芳"指春天美丽的花朵,暗示季节的变化和人事的变迁。"独归去"则表达了诗人在朋友离开后孤独的心情。
接下来的"故园高士日相亲",通过"故园"和"高士"的情境,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诗人渴望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与那里高洁的隐士共度时光,以此来缓解离别之情。
"深山古路无杨柳",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强调了一种孤寂与静谧。通常,杨柳在中国文学中常象征着春天和欢愉,但这里却是"无",增添了几分凄凉。
最后一句"折取桐花寄远人",则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折取"指摘取手中的花朵,而将这些花朵作为礼物送给远方的朋友,寓意着对远方亲友的深情和不忘初心。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在朋友离别时的孤独、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孤舟上水过湘沅,桂岭南枝花正繁。
行客自知心有托,不闻惊浪与啼猿。
城郭喧喧争送远,危梁袅袅渡东津。
杨花展转引征骑,莫怪山中多看人。
浪息定何时,龙门到恐迟。
轻舟不敢渡,空立望旌旗。
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
更将旧政化邻邑,遥见逋人相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