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伦右溪银台赠行诗二首(其一)

诏从海上访安期,君在沧洲世自知。

柏府有人曾避马,松门无寺不题诗。

丹山碧水江声暮,花落云流鸟哢迟。

未许便随坡老逸,心灰黄纸与红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卢宁所作的《次韵答伦右溪银台赠行诗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出使海边,寻找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却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首句“诏从海上访安期”,开篇即以皇帝之命出使海边,寻找传说中的仙人,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崇高的氛围。接着“君在沧洲世自知”一句,既表达了对安期生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或逃避。

“柏府有人曾避马,松门无寺不题诗”两句,通过描述海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痕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文人雅士精神追求的认同。柏府与松门,既是地理环境的象征,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而“无寺不题诗”则进一步强调了文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丹山碧水江声暮,花落云流鸟哢迟”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丹山碧水相映成趣,江水流淌,花落云散,鸟鸣悠长的画面。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更蕴含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谐状态的向往。

最后,“未许便随坡老逸,心灰黄纸与红旗”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渴望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但又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脱离尘世的束缚,只能将内心的平静寄托于文字之中。这里的“黄纸与红旗”可能象征着官场的权力与荣耀,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文人雅趣的追求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57)

卢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伦右溪银台赠行诗二首(其二)

罗浮清梦惬襟期,每到梅花忆故知。

烛剪西窗增客思,月明南国咏君诗。

艰难蜀道分符晚,寂寞冯唐入署迟。

争说右溪经略手,待平番舶建牙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友人金山赠行韵四首(其一)

金山一瞬又三年,犹记僧归月下船。

千丈浪中浮绿树,五州山外落青天。

风前秀句劳清梦,神里瑶华生紫烟。

同学故人才更绝,蓬莱东观待群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友人金山赠行韵四首(其二)

金石交情见百年,冯唐署忆钓鱼船。

飞觞台畔流孤月,浮玉筵前接远天。

沧海笑谈通肺腑,秋江寤寐隔风烟。

诸君合作琼林客,况有新诗似谪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友人金山赠行韵四首(其三)

英豪忘食不知年,才似云帆万斛船。

还把文章凌白日,为将时命问苍天。

黄花遇节悲风雨,碧草回春怅晚烟。

自是积功千百后,丹台迟久尽成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