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春寒》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描绘了春日里寒冷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檐霜重如雪,池水冷于冰”以夸张的手法,将檐上的霜比作厚重的雪,池水的寒冷比作冰冷的冰,形象地展现了春寒料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凝重的氛围。
颔联“鸟舌生根涩,花心起怨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鸟儿的叫声因寒冷而变得滞涩,仿佛在诉说着对严寒的不满;花儿的花心似乎也产生了怨恨和憎恶,暗示着春天的生机被寒气抑制,无法绽放其应有的光彩。
颈联“旅人尤倍觉,年少尚难胜”则从人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人们在春寒中的感受。对于旅人而言,春寒使得旅途更加艰难;对于年轻人来说,寒冷更是难以承受。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春寒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尾联“欲作新春饮,高楼未可登”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春天举行宴会的愿望,但因为天气寒冷,只能望楼兴叹。这既是对春寒的无奈,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体来看,《春寒》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春寒的独特感受,以及在逆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