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松篁不动翠相重,日射流尘四散红。
地上行人愁暍死,那知高处有清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景象,诗人站在兴国寺的楼上,有感而发。"松篁不动翠相重"表达了松树在炎热中依然坚定挺立,翠绿的色彩未被烈日所影响,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坚韧。"日射流尘四散红"则是对夏日景象的细腻描绘,阳光穿透尘埃,映照出一片红润之色,展现了夏日特有的热烈与明媚。
然而,诗人并未沉醉于这种美景中,而是转而关注到"地上行人愁暍死",人们在地面上奔波劳碌,承受着炎热带来的烦恼和痛苦。这个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揭示了人类生活的艰辛。
最后一句"那知高处有清风"则是诗人的感慨,表达了一种逃离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站在楼上,诗人体会到远离喧嚣、高处不仅有凉爽的清风,更有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换,不仅展示了夏日景象的丰富多彩,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与心灵状态的深刻感悟。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念家。
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唯有妙莲花。
北山云漠漠,南涧水悠悠。
去此非吾愿,临分更上楼。
春风荡屋雨填沟,东閤翛然拥罽裘。
邻壁黄粱炊未熟,唤回残梦有鸣驺。
城郭纷纷老倦寻,幅巾来寄北山岑。
长遭客子留连我,未快穿云涉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