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轩为平恩尹苏德辅

菊遇陶靖节,莲遇舂陵翁。

菊取隐逸意,莲有君子风。

嘉话至今传,所遇非虚蒙。

卓哉苏平恩,襟期古人同。

植葵用名轩,勉兹培养功。

眷焉举可则,树德匡厥躬。

进此正色黄,远彼乱朱红。

夕萼知向西,朝葩还附东。

卫足喻吾智,倾心喻吾忠。

拳拳爱君念,对之弥敬恭。

牛腰富品题,千里走诗筒。

葵遇视菊莲,未必惭二公。

花若敷而荣,轩若增而崇。

勉旃名轩义,有初期有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葵轩”为题,借物寓意,赞美了苏德辅(平恩尹)的高尚品德和才华。诗中将“葵”与“菊”、“莲”并提,以“葵”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苏德辅的尊敬与仰慕之情。

首句“菊遇陶靖节,莲遇舂陵翁”,以陶渊明和汉代的舂陵翁比喻苏德辅,暗示其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学识。接着,“菊取隐逸意,莲有君子风”,进一步强调了苏德辅的隐士情怀和君子之风。

“嘉话至今传,所遇非虚蒙”,赞扬苏德辅的佳话流传至今,非虚妄之言。接下来,“卓哉苏平恩,襟期古人同”,高度评价苏德辅的恩德与胸襟,与古人相媲美。

“植葵用名轩,勉兹培养功”,表明苏德辅如同种植葵花,用心培育,追求知识与道德的提升。“眷焉举可则,树德匡厥躬”,表达了对苏德辅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其品德的肯定与支持。

“进此正色黄,远彼乱朱红”,象征着苏德辅坚守正直,远离邪恶。“夕萼知向西,朝葩还附东”,以葵花的朝向变化,比喻苏德辅的忠诚与坚定。

“卫足喻吾智,倾心喻吾忠”,通过“卫足”的典故,表达苏德辅的智慧与忠诚。“拳拳爱君念,对之弥敬恭”,表达了诗人对苏德辅的深厚情感与敬意。

最后,“牛腰富品题,千里走诗筒”,形容苏德辅的文章丰富,才华横溢,千里之外也能通过诗筒传递其作品。“葵遇视菊莲,未必惭二公”,诗人认为自己如同遇到“菊”与“莲”的“葵”,并不逊色于他们。“花若敷而荣,轩若增而崇”,表达了对苏德辅才能的赞赏。“勉旃名轩义,有初期有终”,鼓励苏德辅继续发扬光大,追求卓越,成就一番事业。

整首诗通过对“葵”的描绘,巧妙地赞美了苏德辅的高尚品德、才华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江南多荒山

江南多荒山,无名亦无数。

于民弗宜耕,于官弗宜赋。

不生灵芝草,不产松桂树。

崎岖复崎岖,总是不平路。

昔谓山可爱,今知山可恶。

何时双眼开,得见无山处。

形式: 古风

存耕堂为维扬李廷仲

愚者务兼并,良田亘阡陌。

苦作子孙计,贪心犹未塞。

有田不自耕,安能知稼穑。

但见家不訾,大小生骄佚。

殊不晓此田,乃是无情物。

百年三易主,到汝知几易。

一朝天不佑,复为他人得。

李公维扬彦,高世有绝识。

丧乱二十年,所向无定迹。

或寓南山南,或侨北山北。

岂不念子孙,为置美田宅。

积金与广业,视彼皆下策。

惟于方寸地,平居常种德。

诗书即耒耜,仁义乃沟洫。

利欲比稂莠,孝悌为黍稷。

既无水旱忧,宁假耘耔力。

富势不能夺,螟蟊不能贼。

一气涵至和,沛然有馀泽。

兰芽茁庭砌,玉树森相植。

家训重义方,弗效于墙䦧。

高堂日清晏,燕乐宜酒食。

坐上无白丁,谈笑尽逢掖。

封胡与羯末,侃侃咸侍侧。

父菑子肯播,慈颜喜盈色。

大书特书之,世作贻谋则。

形式: 古风

折杨柳

攀折道旁柳,相送道旁人。

行人视无用,弃掷随车尘。

折来既弃掷,赠之有何情。

本不管别离,别离情自生。

三复章台词,再和阳关曲。

旧恨与新愁,几换依依绿。

不如且休折,留与归鸦宿。

但使树多阴,归鸦来自熟。

形式: 古风

次韵答陆宅之兼柬郑有孚

西墅方黔突,东皋复结庐。

藏修为上策,覆坠戒前车。

瓜地锄成町,苔矶坐或渔。

种花须带土,断竹更开渠。

世俗高无比,林泉乐有馀。

傲风凉幕捲,掩月夜窗虚。

故步惟称独,清谈每起予。

习池存彷佛,蜀道免崎岖。

不见令相忆,那堪叹索居。

多烦谷口郑,道甫问何如。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