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福寺昧轩

何人指蒙昧,题作此轩名。

天理自昼夜,道心无晦明。

用当群物化,舍去一毛轻。

磊磊山前寺,时闻钟磬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谁人指点,为这座轩命名蒙昧。
天道运行,昼夜分明,道心如常,无论阴晴。
在万物变化中,应有担当,不因微小而轻视。
眼前磊磊叠嶂的山前寺庙,时常传来钟磬的声音。

注释

何人:指代不明的人。
蒙昧:无知或未开化的状态。
题作:题写作为。
轩:小屋或建筑。
天理:自然法则或天道。
昼夜:白天和黑夜。
晦明:阴暗和明亮。
群物化:万物的变化过程。
一毛轻:微不足道的事物。
磊磊:形容山石堆积的样子。
寺:寺庙。
钟磬:寺庙中的打击乐器。

鉴赏

这首诗名为《千福寺昧轩》,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觏之手。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澄明的哲思。

"何人指蒙昧,题作此轩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昧”字深意的探究与提问,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这处所谓“昧轩”的命名由来感到好奇。

"天理自昼夜,道心无晦明。" 这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和内心世界的理解。这里的“天理”指的是自然界运行的法则,“昼夜”象征着时间的流转,而“道心”则是指追求真理与正道的心灵状态。诗人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便是在日夜更迭、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情况下,内心对道德的追求却始终清晰无惑。

"用当群物化,舍去一毛轻。"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待人接物的态度。他主张在处理世间万物时应持平和之心,即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不应忽视。这也体现了儒家“爱人”、“重民”的思想。

"磊磊山前寺,时闻钟磬声。"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中寺庙图景。“磊磊”形容山势连绵,“钟磬声”则是寺院中用于标志时间或召唤信徒之物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对视听细节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宁静的氛围。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李觏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精神追求与生活态度,即在纷扰复杂的世间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小女

惜汝今何恃,言来泪满襟。

死生虽分定,襁褓累人心。

饥买邻家乳,寒劳祖母针。

岂知泉路隔,时拨穗帷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小雨

已是蛟龙未肯忙,谁教螮蝀更相妨。

来时槁叶疏疏响,过后浮云片片光。

径草微滋垂粉汗,砌沙圆滴簇蜂房。

嗟予不及高飞鸟,先得天边几点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山舍寓止

无计奈疏拙,走逃云水隈。

鹤饥虽厌夜,龙睡却嫌雷。

师友关千古,穷通付一杯。

商岩版筑者,底处有梯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不寐

四壁空空绝语声,困来终是睡难成。

孤灯要与人相背,寒漏苦教天不明。

累月故园无信息,几般閒事恼心情。

别愁若解生华发,一夕应添一万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