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唐俞

通闺年最少,才俊罕能双。

鵩去尘栖室,魂归雾起窗。

慈亲留汉水,爱妾返荆江。

一稚才能语,茕然寄远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翻译

年纪最小的女孩,才情出众者罕见成双。
猫头鹰飞离尘世,她的灵魂在雾中窗户回荡。
慈爱的母亲留在汉水边,心爱的妻子返回荆江旁。
幼儿刚刚能言语,孤独地寄居在他乡。

注释

通闺:深闺,指女子居住的内室。
年最少:年纪最小。
才俊:才子英俊的人物。
罕能双:很少有成对出现的。
鵩:猫头鹰,古人认为鵩鸟预示不祥。
尘栖室:充满尘埃的居室,比喻世俗生活。
魂归:灵魂回归。
雾起窗:雾气从窗户升起,象征神秘或哀思。
慈亲:慈祥的母亲。
汉水: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在这里代指故乡。
爱妾:心爱的妻子。
荆江:长江中游一段,这里也指故乡。
一稚:幼儿,小孩子。
才能语:刚刚学会说话。
茕然:孤独的样子。
远邦:远方的国家或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吊唐俞》,通过对唐俞的悼念,展现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首句“通闺年最少”,点出唐俞年轻时即已出类拔萃;“才俊罕能双”进一步强调了她的非凡才华。接着,“鵩去尘栖室”借寓其去世,尘栖室象征着生活的终结,而“魂归雾起窗”则描绘出一种幽灵般的离世场景,充满了哀伤与神秘。

“慈亲留汉水,爱妾返荆江”两句,表达了对唐俞家庭的牵念,暗示她可能来自汉水流域,而她的离去使得亲人分隔两地,增添了悲凉之感。“一稚才能语”,写她的孩子尚小,只能勉强言语,形象地刻画出孤儿寡母的无助与孤独。

最后,“茕然寄远邦”总结全诗,以“茕然”形容唐俞的孤苦无依,寄居在他乡,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深深的同情和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富有画面感,充分展示了梅尧臣的诗歌风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吊瑞新和尚

示化何悲戚,俱焚只衲衣。

已随原火尽,空见野云飞。

写影谁方丈,栽松旧翠微。

当年渡江钵,弟子独将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同尹子渐王几道访郭生别墅不遇

秋野已澄旷,偶来幽兴多。

茨居隔寒水,柴户荫乔柯。

看竹曾留凤,携朋不为鹅。

人归碧苔径,应识履痕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同朱表臣及诸君游樊氏园

五年前上去,乃从许公过。

旧物此君在,后生新笋多。

朱樱繁且熟,黄鸟啄仍歌。

一一如当日,乘高奈兴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同希深马上口占送九舅入京成亲联句

之子洛中来,芳樽喜暂开。

人誇阿连少,吾愧士衡才。

丹阙凤皇去,清川鸿雁回。

都门春色美,相送思悠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