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乌龙养和

养和名字好,偏寄道情深。

所以亲逋客,兼能助五禽。

倚肩沧海望,钩膝白云吟。

不是逍遥侣,谁知世外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养育和平的名字真好,特别寄托着深厚的道家情感。
因此他亲近隐士,还能帮助修炼五禽戏。
他靠在海边远望,膝盖上放着书卷吟咏诗篇。
若非逍遥自在的朋友,谁能理解他超脱尘世的心灵。

注释

名字:养和。
道情:道家的情感或理念。
逋客:隐士或避世之人。
五禽: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以健身的五禽戏。
沧海:大海。
白云:象征高洁或隐逸。
逍遥侣:逍遥自在的朋友。
世外心:超脱世俗的心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名为《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诗中的意境雄浑,语言古朴,其中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养和名字好,偏寄道情深。” 这两句开篇便点出了“养和”二字的美好,以及诗人对此名字背后的道家情怀寄托之深。"所以亲逋客,兼能助五禽"则表明了与之结交的人会成为知己,而这种关系不仅是精神上的,也能够在物质上给予帮助。

“倚肩沧海望,钩膝白云吟。”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独自站在高处,望着辽阔的大海,背靠着山峰,跪坐而吟咏。这里的景象与动作都显得非常超脱和宁静,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

“不是逍遥侣,谁知世外心。” 这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世俗纷争的超然,以及对于那种不为世间所羁绊、逍遥自在的心灵状态的向往。这里的“逍遥侣”指的是那些能够与世外桃源共鸣的人,而"世外心"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和宁静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和宁静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道家哲学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607)

陆龟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字:鲁望
  • 籍贯:江湖散
  • 生卒年:?~公元881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五泻舟

样自桐川得,词因隐地成。

好渔翁亦喜,新白鸟还惊。

沙际拥江沫,渡头横雨声。

尚应嫌越相,遗祸不遗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太湖砚

谁截小秋滩,闲窥四绪宽。

绕为千嶂远,深置一潭寒。

坐久云应出,诗成墨未乾。

不知新博物,何处拟重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华顶杖

万古阴崖雪,灵根不为枯。

瘦于霜鹤胫,奇似黑龙须。

拄访谭玄客,持看泼墨图。

湖云如有路,兼可到仙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尊

鱼骼匠成尊,犹残海浪痕。

外堪欺玳瑁,中可酌昆崙。

水绕苔矶曲,山当草阁门。

此中醒复醉,何必问乾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