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所作的《清明显陵覆土》。诗中表达了对明朝先朝缔造者们的缅怀之情,以及对先帝陵寝的哀悼与感慨。
首联“园陵一篑敢云劳,缅思先朝缔构豪”,开篇即以“园陵”点出主题,通过“一篑”(一筐土)的比喻,表达对先帝陵寝的敬仰与哀思,同时暗含了对先朝缔造者的辛勤付出的赞美。接着,“缅思”二字引出对往昔辉煌的回忆,一个“豪”字则生动描绘出先朝缔造者们的雄心壮志和非凡功绩。
颔联“玉殿万方输杞梓,銮舆千里荐樱桃”,进一步展开对先朝的怀念。这里以“玉殿”象征皇宫的华丽与庄严,而“万方”则代表了四方臣民的贡献。“杞梓”是中国古代对优质木材的美称,这里借指人才,形象地表达了先朝在人才选拔与培养上的重视。“銮舆”指的是皇帝的车驾,“千里荐樱桃”则暗示了先帝对百姓生活的关怀,通过千里迢迢进贡的樱桃,体现出先帝对民众的恩泽。
颈联“追王远并周郊腆,聚讼空争濮议牢”,这一联则转向对先帝陵寝的思考。通过“追王远并周郊”(追念先帝如同周朝的先王一样伟大),表达了对先帝功德的崇敬。然而,“聚讼空争濮议牢”则揭示了后世对于先帝陵寝位置的争议,这种争论虽多,却并未触及先帝的真正精神与功业,反而显得有些徒劳无益。
尾联“二圣神游弓剑地,忍看赤子日萧骚”,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先帝英灵的哀思与对当前国事的忧虑。这里的“二圣”指的是先帝及其继任者,他们虽然已逝,但其精神永存于“弓剑地”(可能是指陵寝之地),而“赤子”则象征着国家的子民。面对“日萧骚”的局势,诗人不禁感叹,即使先帝英灵在上,也难以直接干预现实的困局,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先朝辉煌的追忆,也有对先帝陵寝的哀思,更蕴含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