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勤上人归吴中

吴江水好吴岫灵,吴人晰白神气清。

当须比屋皆佳器,奈何傥有名公卿。

究观是事见藏伏,例学浮图超死生。

遂令才智蓄利泽,若日不下沾四瀛。

勤师内外久著力,文字骨节初老成。

十年栖迟辇毂下,渊然澹薄无经营。

惜哉明了足见解,独擘迅翮翻青冥。

残秋忽别东南去,尘土摆落衣裾轻。

西湖胜处拂谈席,绿波画舫吾其行。

形式: 古风

翻译

吴江的水清澈,吴地的山灵秀,吴地的人皮肤白皙,精神气质清爽。
这里的人们应该个个都是优秀的人才,为何偏偏有出类拔萃的公卿呢?
深入观察这些事情,能看到隐藏的智慧和潜伏的力量,人们学习佛法以超脱生死。
这使得才智得以积累恩惠,如同阳光普照,惠及四方。
他长期致力于内外修养,文字功底深厚,风格逐渐成熟。
他在京城生活了十年,深沉淡泊,不追求世俗的功名。
可惜他的洞察力如此敏锐,却独自展翅高飞,直入青天。
秋天已过,他忽然向东南方向离去,衣襟在风中轻轻摇曳。
西湖美景,我将拂去尘埃,在绿色的画舫上启程前往。

注释

吴江:地名,指吴地的江。
吴岫:吴地的山峰。
晰白:皮肤白皙。
佳器:优秀的人才。
名公卿:显赫的官员。
藏伏:隐藏的力量或智慧。
浮图:佛教徒,这里指佛法。
四瀛:四方海洋,代指天下。
勤师:勤奋学习。
骨节:文字的结构和风格。
栖迟:停留,居住。
辇毂下:京都,皇帝车驾所在之处。
谈席:宴席,交谈场合。
绿波:绿色的波浪,形容西湖水面。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送别友人勤上人回归吴中的情景。首句“吴江水好吴岫灵”,赞美了吴地的山水灵秀,暗示了友人的品格与环境的契合。次句“吴人晰白神气清”进一步赞扬了友人的清雅气质。诗人期望吴中能涌现出更多如友人般的人才,但又感叹名公卿中少有这样的人。

“究观是事见藏伏,例学浮图超死生”表达了对佛家智慧的崇尚,认为友人深藏不露的智慧如同佛教修行,超越生死。接着,诗人称颂友人的才华将泽被四方,犹如阳光普照。

“勤师内外久著力,文字骨节初老成”赞扬了友人在内外修养上的深厚功底和文字风格的成熟。然而,“十年栖迟辇毂下,渊然澹薄无经营”又透露出友人在北京朝廷十年的平淡生活,不追求世俗名利。

最后,诗人惋惜友人即将离去,但对其洞察力和高远志向表示赞赏:“惜哉明了足见解,独擘迅翮翻青冥。”友人如同展翅翱翔的鸟儿,秋天离开京城,回归东南的吴中。诗人期待在西湖美景中与友人重逢,共享清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描绘友人的品质、才华和人生选择,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敬意和祝福。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其一)

闻道春深多物华,遥怜春日思无涯。

烟涵树色相依好,山拥溪流一带斜。

休问主人先看竹,只随渔叟便逢花。

凭谁画得当时境,持去江南细与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留别旧居花槛

别意起中夕,出门风吹衣。

侧月光艳薄,馀花香气微。

清尊岁相向,欲去心有违。

残葩勿尽放,主人行亦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读太平告身

绫纹金彩射星霞,润墨新腾玉署麻。

不用著心惊宠辱,去来元是坦空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读乐天閒居篇

予年四十四,发白成衰翁。

非有高盖车,曷与贤者同。

嗟予出寒远,家世尝力农。

十九登科第,圣彀参英雄。

十年出吏选,校书蓬渚中。

天子设采拔,谓有谏诤风。

既叨言责地,蹇蹇思匪躬。

窃不自度量,语剡奸邪胸。

一毫抗千钧,摈落无流踪。

同时皆骧首,金紫班著崇。

唯予守长乐,幸就禄养丰。

八年江海外,再上螭阶东。

四十入西阁,宿仇司化工。

蒙锦投机阱,唯赖天听聪。

代言游禁密,侍从多从容。

寻行京兆事,击断露铦锋。

是职非所好,辄以死竭忠。

愿辟大幽都,为君囚四凶。

愿拂西省堂,为君延夔龙。

愿舒泰山云,甘泽成岁功。

愿回太清日,晴景破阴蒙。

愿跻万人寿,夭扎终不逢。

愿令编户富,食衣无困穷。

群臣走率职,陛下居法宫。

文彩成礼乐,筹略羁夷戎。

意言亦良苦,精神庶潜通。

短步趋远道,心健力不充。

早衰鬓已华,忧伤乃自攻。

我知古人心,生德贯上穹。

何为论贵贱,贵畏非大公。

南归虽云乐,此念殊忡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