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御门日作》。全诗以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贯穿始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与忧虑。
首句“敬怠审所胜,吉吝从其类”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的谨慎态度,认为在处理政务时应审慎判断,避免因轻率导致的失误。接下来,“临轩敕庶几,勤政思明义”则强调了君主应当亲临朝堂,勤勉治国,并且在决策时要明确道德与正义的原则。
“忧心忆河淮,集思筹救济”两句,诗人将个人的忧虑扩展到国家的水利问题上,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希望集思广益,寻找解决之道。然而,“不无补偏方,难言永逸计”揭示了治理国家的复杂性,即使采取了一些措施,也难以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
“道谋鲜溃成,自用或偾事”进一步阐述了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即策略往往难以实施,个人的固执可能导致决策失败。最后,“用中乃在吾,艰哉执两智”总结了治理的关键在于平衡与智慧,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应对,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于国家治理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君主在面对复杂政治局面时的矛盾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