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歌(其十)

天上人间一梦过,春来秋去奈愁何。

铜仙有泪如铅水,不似湘妃竹上多。

形式: 词牌: 竹枝

翻译

人生如梦般在天地间流转,春去秋来,忧愁无法避免。
铜仙的泪水如同铅水流淌,不像湘妃竹上的泪痕那么多。

注释

天上人间:形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一梦过:像一场梦一样过去。
春来秋去:指时间的流逝,春天来秋天去。
奈愁何:对忧愁无可奈何。
铜仙:铜铸的仙人像。
铅水:比喻沉重的泪水。
湘妃竹:古代传说中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因悲伤而使竹子流泪的典故。
多:此处指泪痕多。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汪元量所作,名为《竹枝歌(其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悲凉情绪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天上人间一梦过”,这一句表达了人生如梦的哲理,天地之间、人间万象,都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境。这样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是对生命短暂无常的一种感慨。

“春来秋去奈愁何”,则是说时间在不断流逝,春天到来而后又过去了,转眼便是秋季,而这一切的变迁让人感到无从排解的忧愁。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界季节更替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生命易逝和世事无常的哀叹。

“铜仙有泪如铅水”,这里的“铜仙”通常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够在竹林中歌唱的仙灵。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悲伤,好像即便是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仙灵,也为现实世界的苦楚而流下了像铅水般沉重的泪水。

“不似湘妃竹上多”,这句话中提到的“湘妃”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湘夫人,她与竹有着特殊的联系,据说她在世时,每当月圆之夜,便会与仙人共舞于竹林。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即便是那充满神话色彩、与竹林息息相关的湘妃,也无法像自己这般深切地体验到世间的悲凉和无尽的愁绪。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和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如梦、易逝,以及对现实苦难的深刻感慨。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竹枝歌(其五)

落木萧萧风怒号,平沙漠漠雁腥臊。

湘江秋水澄如练,山鬼嚣时山月高。

形式: 词牌: 竹枝

竹枝歌(其四)

柘枝舞罢竹枝歌,风烛须臾奈尔何。

马玉池中鸿雁密,定王台上骆驼多。

形式: 词牌: 竹枝

竹枝歌(其一)

快风吹我入三巴,桂棹兰桡倚暮花。

一道月明天似水,湘灵鼓瑟下长沙。

形式: 词牌: 竹枝

西湖旧梦(其五)

溶溶漾漾碧粼粼,船去船来不碍人。

日午中官传上旨,内家宣赐玉堂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