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其九十八)

浮生七十岁,二万五千日。

睡眠与疾病,光阴强半失。

火急便回头,寸阴诚可惜。

嗟吁世人人,班白犹放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感慨为基调,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首先,“浮生七十岁,二万五千日。”开篇即以“浮生”二字点明人生如梦,短暂而虚幻。七十岁,大约是古人对人生长度的估计,二万五千日则是这一估计的具体化,强调了时间的有限性。这种对生命长度的量化描述,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充实,是否珍惜了每一刻。

接着,“睡眠与疾病,光阴强半失。”指出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往往在睡眠中度过,或是因疾病而失去活力,这使得真正用于创造、学习或享受生活的时光变得极为珍贵。这句话通过直接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宝贵性和生命的脆弱性。

“火急便回头,寸阴诚可惜。”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积极的建议——珍惜时间,把握当下。他鼓励人们要迅速转变态度,认识到每一刻都值得珍视,不应让时间白白流逝。这里的“火急”和“寸阴”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其价值,提醒读者要有所作为,不让生命留下遗憾。

最后,“嗟吁世人人,班白犹放逸。”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指出即便到了老年(“班白”指头发花白,常用来形容老年人),仍有人放纵不羁,浪费光阴。这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批评,也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反思,强调了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珍惜时间,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直接陈述,深刻探讨了生命的价值、时间的宝贵以及个人责任的主题,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寺(其九十九)

世上贪饕汉,因财日夜煎。

天公借与汝,看守七十年。

譬如良田谷,春种秋方圆。

不见张车子,生来便有钱。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拟寒山寺(其一○○)

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

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

福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

人生骄与侈,有始多无终。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一○一)

自料七十岁,可期不可期。

况今五六十,形骸日渐衰。

正如春暮后,青多红少时。

去住呼吸间,佛言真不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拟寒山寺(其一○二)

我者被人骂,佯聋不分说。

譬如火烧空,不救自然灭。

嗔火亦如是,有物遭他爇。

我心等虚空,听你翻唇舌。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