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其一○一)

自料七十岁,可期不可期。

况今五六十,形骸日渐衰。

正如春暮后,青多红少时。

去住呼吸间,佛言真不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怀深所作的《拟寒山寺》之一百,通过诗人对自身年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佛教中关于生死、无常和自我反省的主题。

首句“自料七十岁,可期不可期”,诗人以自省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既期待着七十岁的到来,又对其是否能够实现持有疑问。这种对生命终点的思考,体现了人类面对时间流逝的普遍焦虑。

接着,“况今五六十,形骸日渐衰”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当下,描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老的过程。这里使用了“形骸”这一词汇,形象地描绘了肉体的衰老,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有限性。

“正如春暮后,青多红少时”一句,诗人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阶段,春日之后,绿叶繁茂而花朵稀疏,以此象征人到中年后,精力与活力逐渐减少,而岁月的痕迹日益明显。这种比喻生动而富有哲理,让人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光流转的无奈与美好。

最后,“去住呼吸间,佛言真不欺”两句,诗人将思考引向更深层次,探讨生死之间的关系。在生命的每一刻,无论是生还是死,都在呼吸之间发生,这不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佛教中“无常”观念的体现。诗人引用佛言,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正视生命的本质。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体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佛教哲学的巧妙融入,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次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探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寺(其一○二)

我者被人骂,佯聋不分说。

譬如火烧空,不救自然灭。

嗔火亦如是,有物遭他爇。

我心等虚空,听你翻唇舌。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拟寒山寺(其一○三)

四大是假合,何况四大外。

假者是色身,外者是财贿。

可怜世上人,说与终不会。

相争一文钱,费却多少气。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一○四)

人生被爱使,奔走如奴仆。

爱官被官牵,爱财被财畜。

昼夜不曾闲,身心一暂足。

佛云恩爱奴,斯言真可录。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一○五)

世人多放逸,极力事侈靡。

乐极悲哀来,福尽贫穷至。

天福尚有尽,世福岂一已。

人多议论乖,享得是我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