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

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

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

形式: 古风

翻译

栖息在林中的乌鸦最喜初沐晨光,我抚摸着一头乱发为一年将尽而伤感。
空有一腔抱负,哪里才是我的用武之地呢?
北风呼啸而没有多余的衣物御寒,奴仆跟马匹都是饥寒交迫。
与妻儿告别时悲伤难抑,对于自己即将远行更是犹豫徘徊和悲痛。
但是志气男儿在如今这开明盛世,又怎能一直处于困厄之中呢。
且看朝堂之上谁是木偶,谁又是真正的有识之士。
我郁郁寡欢的过着贫苦的生活,久久想不出端由来。
成功后不求功名利禄,失败后也不会隐居遁世。
什么时候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时光飞逝,岁月不等人。
人生真正际遇难道都是暮年才会来到吗?这真是让人悲愤不已啊!
只盼望这一天早早到来,我就能一展抱负。

注释

曙:天刚亮。
蓬:散乱。
这里指散乱的头发。
岁阑: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
朔风:北风,寒风。
重衣:谓重复多餘的衣服。
惨戚:亦作“惨慼”。
悲伤凄切。
迟回:犹徘徊。
休明: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
泥蟠:蟠屈在泥污中。
亦比喻处在困厄之中。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luán)。
跳丸:比喻日月运行。
谓时间过得很快。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hàn)。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的悲凉心境和艰苦生活。开篇“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写出鸟儿在树上安居的景象与时间流逝带来的哀伤,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遭遇。

接着,“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表达了诗人面对严寒天气和茫茫雪地时,对遥远的理想或故乡的向往之情。这里的“关河”通常指边塞,而“天山”则象征着遥不可及的高峰。

以下几句,“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描绘了诗人在严冬中缺少御寒之物,饥饿且寒冷,以及与家人离别时的痛苦和不舍。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这两句通过对比男儿应有的英勇气概与现实中的困顿,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自嘲。

随后,“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则是对高贵权力者的质疑,或许带有自嘲之意,因为诗人自身并未能达到那样的地位。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沉重,在贫穷与低微的境遇中感到迷茫和无尽头。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则是对自己既无法向上追求功名,也不能回归山林隐居的无奈之情。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这两句通过对比世事变化无常和光阴似箭,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则是对那些未能及早享受到财富与尊荣而感到痛心之情。

最后,“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决心,即便是在困顿中也要振作,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番禺道中作

博罗程远近,海塞愁先入。

瘴雨出虹蝀,蛮江渡山急。

常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

雁至草犹春,潮回樯半湿。

丹丘凤皇隐,水庙蛟龙集。

何处树能言,几乡珠是泣。

千年赵佗国,霸气委原隰。

龌龊笑终军,长缨祸先及。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殿前生桂树

仙娥玉宫秋夜明,桂枝拂槛参差琼。

香风下天漏丁丁,牛渚翠梁横浅清,羽帐不眠恨吹笙。

栖乌暗惊仙子落,步月鬃云堕金雀。

蕙楼凉簟翠波空,银缕香寒凤皇薄。

东海即为郎斟酌,绮疏长悬七星杓。

形式: 古风

蒲门戍观海作

廓落溟涨晓,蒲门郁苍苍。

登楼礼东君,旭日生扶桑。

毫釐见蓬瀛,含吐金银光。

草木露未晞,蜃楼气若藏。

欲游蟠桃国,虑涉魑魅乡。

徐市惑秦朝,何人在岩廊。

惜哉千童子,葬骨于眇茫。

恭闻槎客言,东池接天潢。

即此聘牛女,曰祈长寿方。

灵津水清浅,余亦慕脩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蜀葵咏

绿衣宛地红倡倡,熏风似舞诸女郎。

南邻荡子妇无赖,锦机春夜成文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