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舟雷江过东流县

云散烟还合,天昏日半烘。

青山犹淡白,碧水欲轻红。

棹进欣恬浪,公无怨逆风。

回思五湖里,敢望大江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云雾散去烟又聚,天空阴沉太阳半露红晕。
青山依然清淡,碧水似乎微微泛红。
划船前进,欣喜于平静的波浪,即使逆风也不心生怨恨。
回想过去在五湖的生活,怎敢奢望再往东的大江边前行。

注释

云:云雾。
散:消散。
烟:烟雾。
还:又。
合:聚集。
天:天空。
昏:阴沉。
日:太阳。
半烘:半露红晕。
青山:青翠的山峦。
犹:仍然。
淡白:清淡。
碧水:碧绿的水面。
欲:似乎。
轻红:微微泛红。
棹:船桨。
进:前进。
欣恬:欣喜于。
浪:波浪。
公:指诗人自己。
无:没有。
怨:怨恨。
逆风:逆着风。
回思:回想。
五湖:泛指江湖或隐居之地。
里:处。
敢望:敢想,敢期望。
大江东:长江东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通过对云、天、山、水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情怀。

"云散烟还合,天昏日半烘。" 这两句捕捉了一个特定的时刻,天空中云雾散去又聚合,太阳悬挂在半空,给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感觉。这是诗人对自然界瞬间美景的敏锐观察。

"青山犹淡白,碧水欲轻红。" 这两句则描绘了山水景色,其中“青山犹淡白”可能是因为远处山峦被薄雾笼罩而呈现出浅白色的效果,而“碧水欲轻红”则可能是由于夕阳的映照,水面上泛起了微红的光泽。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眼中大自然的色彩变化。

"棹进欣恬浪,公无怨逆风。" 这里诗人描述自己驾舟前行的情景,“欣恬”表达了一种心旷神怡、乐在其中的情感,而“公无怨逆风”则显示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顺应与接受。

"回思五湖里,敢望大江东。" 最后两句,诗人在舟中回忆起曾游历过的五湖(可能指南宋时期的太湖或其他湖泊),并且表达了希望能够继续前行,眺望那广阔的大江之东。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志向和远大的目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以及对旅途中感受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路口回望方山

钟阜回头失,方山恋眼寒。

似巾檐短帽,如覆玉雕盘。

每恨青苍远,因行反覆看。

归时记面目,城里指云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路逢故将军李显忠以符离之役私其府库士怨而溃谪居长沙

贪将如中使,兵书不误今。

只悲熊耳甲,谁怨袅蹄金。

贾傅奚同郡,朱游独折心。

书生何处说,诗罢自长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辞栖真室盖晋仙人李八百故居之址中有遗像云

李真宅子故依然,道院西偏古洞前。

一日身游八百里,三番花落九千年。

剑池丹井俱苍藓,绛节霓旌已碧天。

借问飞仙那用步,步行犹是地行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遣人探梅翟园云尚未开

传语翟园千树梅,不应藞苴索诗催。

今年雪后悄无信,去岁腊前强半开。

我欲明朝携酒去,花须连夜唤春回。

东风肯报南枝否,待釂东风三百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