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俞祖仁寒翠亭翠字韵

爱奇走山林,蜡屐穷幽閟。

萧然岩壑趣,乃在经行内。

缅怀谪仙人,名湖自张谓。

至今郎官湖,邈与岘山对。

我游古兰若,殿阁烟霞外。

眷兹道傍亭,胜境久翳昩。

洗开松竹林,寒色霭苍翠。

戏题榜间名,笔墨聊自恣。

时方春雨馀,涧水正横溃。

泉声落亭前,散作珠点碎。

景物岂殊昔,因之不遐弃。

佳哉二三子,诗酒作文会。

留连不忍去,吟哦薄昏晦。

我咏诗中言,端有亭上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纲在寒翠亭的游历体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爱奇走山林”,表达了诗人对奇丽景色的热爱,愿意深入山林探索。接着“蜡屐穷幽閟”描述了诗人穿着蜡制的木屐,不畏艰难险阻,深入幽静之地,寻找那被世人遗忘的美景。

“萧然岩壑趣,乃在经行内。”诗人感受到岩石与山谷中的乐趣,这些乐趣藏于他的行进之中,暗示了他对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亲近。

“缅怀谪仙人,名湖自张谓。”这里提到的“谪仙人”可能是指李白,诗人通过提及李白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历史名人的追思。

“至今郎官湖,邈与岘山对。”这句话将眼前的景色与历史上的名湖、名山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接下来,诗人进入古兰若(寺庙),感受到殿阁与烟霞交织的神秘氛围,对道旁的亭子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清洗了松竹林,让寒色显得更加苍翠,然后在榜上题名,自由地挥洒笔墨。

“时方春雨馀,涧水正横溃。”描绘了春雨过后,山涧水流湍急的景象,水声在亭前回荡,如同珠子破碎的声音。

“泉声落亭前,散作珠点碎。”进一步渲染了水声的美妙,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

“景物岂殊昔,因之不遐弃。”诗人感慨,眼前的景色虽与往昔不同,但依然值得珍惜,不会轻易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佳哉二三子,诗酒作文会。”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以诗酒为伴,共同创作的美好时光。

“留连不忍去,吟哦薄昏晦。”诗人不愿离开,沉浸在黄昏的吟唱中,表达了对这次经历的不舍和怀念。

“我咏诗中言,端有亭上味。”诗人总结,自己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正是在寒翠亭所体验到的韵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志宏见示寒翠亭之作

虚亭枕山麓,万籁如笙箫。

佳哉松竹林,飒然风露秋。

我题亭上名,过客为少留。

所嗟结搆小,未称山光浮。

缅怀琅琊亭,醉翁昔曾游。

今我聊复尔,一洗胸中愁。

数子真好事,佳句相与搜。

会当同胜会,及此月如钩。

形式: 古风

题陈公叙舫斋

一心寓百骸,是身已虚舟。

寄形天壤间,大块日夜浮。

矧兹数椽屋,结搆溪山幽。

假以舫为名,谛观有异不。

行藏本一体,渊止同川流。

萧然斋中人,悟此复何求。

但闻泉石美,景物方清秋。

安得造其上,一与龟鱼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邓成彦以寒字韵长句来次韵答之

蓬莱东隔沧溟宽,我欲游之恨无翰。

崆峒西峙冰雪积,崛起万仞良难攀。

不如随寓忻所惬,放逐爱此沙阳山。

苍松拂云雨溜溜,古涧凿石泉潺潺。

远峰三叠碧玛瑙,脩竹个个青琅玕。

烟霞缥缈巧妆缀,极目秀色如可餐。

就中此亭更幽绝,泠然爽气洗我肝。

命名题字聊一戏,坐觉景物增清寒。

子为胜游真得侣,纤月正挂青云端。

诗篇雕琢愁肺肾,笔力渐阔生波澜。

当观佳致本来有,拈出便作一倍看。

百壶何必事狂饮,一斗自足资幽欢。

夜乘小艇鼓归棹,平溪十里初不关。

更须风露稍凄冷,相约同自亭中还。

形式: 古风

和志宏见示亭字韵

今日苦不乐,驾言适林坰。

散策寻远寺,披襟坐虚亭。

云木上窈窕,涧泉泄清泠。

千山自岑寂,一目皆葱青。

嗟我得数子,不复叹飘零。

扫虑味禅悦,茹蔬谢荤腥。

时为亭上游,散发缓我形。

騄骥行振足,倦鸟思归翎。

何当返梁溪,教子名添丁。

林泉益自得,华发从星星。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