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述哀》,是清代诗人严允肇所作。诗中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母亲养育子女的艰辛与自我牺牲的精神。
开篇“母之生我日在角,络纬鸣机夜深作”,以“日”与“夜”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母亲在日复一日、夜以继日的辛劳中,为子女的成长付出的辛勤。络纬(一种昆虫)在深夜的织机旁鸣叫,象征着母亲不眠不休的劳作,为子女编织着生活的希望与未来。
接着,“歌成《黄鹄》不忍闻,大孤啼饥小孤弱”,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母亲对子女的爱比作黄鹄之歌,虽美好却让人心痛,因为这歌声背后是子女的饥饿与无助。这里巧妙地将家庭的困苦与母爱的深沉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乱离伏莽乞馀命,十口流离窜丛薄”,描述了在战乱中,全家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四处逃亡的艰难情景。母亲为了保护家人,不惜冒险求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坚韧。
“朝呻夜吟不暂休,骨肉幸免填沟壑”,进一步强调了母亲在困境中的坚持与牺牲,她日夜不停地照顾家人,使他们得以幸存,避免了流落荒野的悲惨命运。
“长养众雏毕婚嫁,慈帏未省含饴乐”,表达了母亲在辛苦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后,本应享受到天伦之乐,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留下深深的遗憾。
最后,“当时奉檄心独喜,今我穷悴至于此。俯仰无因供菽水,衾影之间愧人子”,诗人回顾过去,曾因得到任命而感到喜悦,但现在却陷入困境,无法为母亲提供应有的照顾与慰藉,内心充满了愧疚与自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深刻地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在逆境中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扶持与牺牲精神。诗中蕴含的深情与反思,让人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