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干禄已无心,唯应三清举。
钟吕天差作试官,取舍非诗赋。
考校实修持,功行三千数。
相应希夷得自然,名录神仙簿。
这首元代马钰的《卜算子》是一首表达修道人超脱世俗追求仙道的心境之作。"干禄已无心"表明词人已经淡泊名利,不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唯应三清举"则表达了对道教最高境界——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的向往和追求。
"钟吕天差作试官"运用了道教神话中的元素,将天神比喻为选拔仙人的考官,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取舍非诗赋"暗示真正的考验并非世俗的文才,而是内心的修为和道德实践。
"考校实修持,功行三千数"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实际修为和积累的功德,"三千数"可能象征着道教中的修行层次或功德累积的数量。
最后两句"相应希夷得自然,名录神仙簿"表达了词人期望通过遵循自然法则,达到与道合一的境地,从而在神仙的名录中留下自己的名字,成为仙人的一员。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道教修炼为主题,展现了词人超脱世俗、追求仙道的决心和信念。
不详
人识山侗字。谁晓山侗意。
大貌山侗人倚山,故作山侗谜。财色山侗弃。
玄妙山侗秘。一日侗乐道成,永占山侗位。
洒扫阳关路。开阐阳关户。
此个阳关无点尘,堪饯阳关侣。既得阳关趣。
怎肯阳关住。放出阳关成道人,起自阳关悟。
燕至清明近。花到清明盛。
奉劝清明游赏人,别有清明景。我得清明永。
旷劫清明净。一点清明无价珍,便是清明性。
业重多思算。岂悟爻和象。
深谢风仙特地来,便把顽遇唤。忿怒常思难。
性烛须教灿。真乐真欢散尽愁,师弟常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