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孟得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孟得之在秋天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十载蓟门客”,点明了诗人作为客居他乡之人,已在蓟门之地度过十年光阴。接下来“秋风见长年”一句,以秋风起,岁月长,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感。
“思家明月夜,驱马白云天”两句,通过对比明月之夜的思乡之情与驱马行于云天之上的自由洒脱,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也有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
“来雁授衣后,黄花落帽前”则运用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象,来象征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更迭。大雁南飞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而黄花凋零、落帽则是秋天到来的标志,这些细节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最后,“何人过携酒,共醉黎阳川”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相聚的期待与渴望。在分别之际,诗人想象着有人能够带来美酒,与自己一同在黎阳川边畅饮,以此寄托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故乡以及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