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士在石门隐居的生活状态与诗人对他的拜访。首句“南州高士后,孤隐石门閒”点出人物身份与居住环境,高士之后,孤独地隐居于石门之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两载期相见,方春始下山”描述了诗人与高士久别重逢的场景,春天到来时,高士才下山相会,可见二人友情深厚,等待时机之长。
“文章颜谢侣,风致应刘间”两句进一步刻画了高士的才华与风度,将他比作文采斐然的颜谢和风度翩翩的应刘,暗示其在文学与人格上的卓越。然而,“未得看中论,踌躇空往还”则透露出诗人未能深入探讨高士的思想与见解,只能遗憾地往返,表达了对未能充分交流的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高士的隐逸生活与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其的敬仰与遗憾之情,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