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钩勒竹

谁写南唐金错刀,秋风叶叶动林皋。

湘灵昨夜云中过,吹落丹山白凤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以“题钩勒竹”为题,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在秋风中的动态之美,以及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

首句“谁写南唐金错刀”,以“金错刀”这一古代兵器的比喻,引出对竹子坚韧不拔之美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和力量。这里的“南唐”并非实指,而是借用了历史上的南唐王朝,象征着竹子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次句“秋风叶叶动林皋”,直接描绘了秋风中竹叶摇曳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竹林在秋风中的动态美。这里的“林皋”指的是竹林边缘,诗人通过“动”字,赋予了竹叶以生命,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微风吹过竹林时的轻盈与生机。

后两句“湘灵昨夜云中过,吹落丹山白凤毛”,则将自然界的景象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湘灵是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此处象征着自然界的神秘力量。诗人想象湘灵在夜晚穿越云层时,其行踪如同吹落了丹山之上的白凤羽毛,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隐含了对竹子生命力的赞美。白凤毛在这里不仅代表了美丽与纯洁,也寓意着竹子在自然界中的高洁与不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在秋风中的动态描绘,以及与自然界的神秘互动,展现了竹子的坚韧、美丽与高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和赞美。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双蟹图

公子无肠玉作膏,毕生偏称左持螯。

画中偶见十六跪,正及黄花秋兴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题红梅

葛洪井畔是仙家,鍊得芙蓉伏火砂。

玉骨年来都蜕尽,不须更服海东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题钓鱼图

万里清波一镜开,白鸥分占石矶苔。

客星只在桐江上,若个閒人钓得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题桃花流水图为刘山人作

一片飞花水上头,九盘十折涧中流。

胡麻饭熟千年后,却笑诗人也姓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