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旦日晚登湘南楼

又书稍去眼,日夕进微凉。

高楼一徙倚,清风为我长。

渔父荫深樾,归人度浮梁。

仰看河汉明,俯视群山苍。

平生会心处,于此故难忘。

旧闻水东胜,岩峦发天藏。

岂无一日暇,勇往聊徜徉。

民瘼未渠补,况敢怀乐康。

天边云物佳,似复为雨祥。

秋成傥可期,岁晚或自强。

当从农家鼓,一历水云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又写了几行字,傍晚时分带来一丝清凉。
在高楼上徘徊,清风仿佛为我延长。
渔夫在浓密的树荫下歇息,归人过桥回家乡。
抬头仰望星空明亮,低头俯瞰群山苍翠。
一生中触动心灵的时刻,这里尤其难以忘怀。
早有传闻水东风景优美,山岩隐藏着天赐宝藏。
难道没有一天空闲,暂且勇敢地去游荡。
民间疾苦尚未完全解决,怎敢只求个人安乐。
天边的云彩美丽异常,似乎预示着雨后的吉祥。
秋天的丰收或许有望,年末或许能自我振作。
应当跟随农人的鼓声,体验一次水云间的旅行。

注释

稍去:渐渐消逝。
徙倚:徘徊,驻足。
荫:树荫。
浮梁:桥梁。
河汉:银河。
岩峦:山峰。
暇:空闲。
民瘼:民众的疾苦。
乐康:安乐。
雨祥:雨后吉祥的征兆。
秋成:秋季的丰收。
水云乡:水边云雾缭绕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初秋的傍晚登上一座位于湘南的楼阁,观赏景色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体验。

“又书稍去眼,日夕进微凉。”这一句通过对光线变化的捕捉,营造出一种淡远和静谧的氛围。诗人似乎在告别尘世的喧嚣,而迎接着的是自然界渐入夜幕时分外露的清凉。

“高楼一徙倚,清风为我长。”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与清风相伴,对周围景色进行细致观察的心境。这里的“清风”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它让诗人的心灵得以舒展。

“渔父荫深樾,归人度浮梁。”这一句则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渔父是古代对隐居或从事渔猎生活者的尊称,这里指的是一种远离尘世、与自然为伴的人生状态。而“归人度浮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仰看河汉明,俯视群山苍。”这一句通过对天空和大地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于宇宙之广阔与自然之美景的赞叹。这里的“河汉”指的是银河,而“群山苍”则是对远处山峦颜色的描绘。

“平生会心处,于此故难忘。”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登楼观景经历的珍视和难以忘怀。这里的“会心处”指的是心灵深处的感受,与自然之美相契合的地方。

“旧闻水东胜,岩峦发天藏。”这一句则是对传说中某个地方风光旖旎的回忆和描述。“水东”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而“岩峦发天藏”则描绘了一种地理之美与自然之神秘。

“岂无一日暇,勇往聊徜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某个闲暇时光,能够再次踏足这片美丽景色的愿望。这里的“暇”指的是闲暇的时间,而“勇往”则是对前行探索自然之美的决心。

“民瘼未渠补,况敢怀乐康。”这一句则是在表达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虽然在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愉悦,但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和百姓的困顿仍旧感到忧虑。

“天边云物佳,似复为雨祥。”这一句通过对远方天际云彩景象的描绘,再次展现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腻与敏锐。这里的“云物”指的是天边的云霞,而“雨祥”则是对于未来可能降临的吉兆之预感。

“秋成傥可期,岁晚或自强。”这一句则是在对即将到来的秋季进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面对未来的坚韧不拔。诗人似乎在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激励自己,即使到了年老时节,也要保持一种精神上的自强不息。

“当从农家鼓,一历水云乡。”这一句则是对未来某个时刻,能够离开书斋,与农家生活相亲近,体验田园风光的憧憬。这里的“农家鼓”可能指的是农村里打更的习俗,而“一历水云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和百姓福祉的关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未来某个时刻能够重返自然之美的憧憬与期待。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二使者游东山酒后寄诗走笔次韵(其二)

绣衣双节从天下,文字皆称一世豪。

桂山发地凛千尺,新诗与之相并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八月既望要详刑护漕游水东早饭碧虚遍观栖霞程曾龙隐诸岩晚酌松关放舟过水月洞月色佳甚逼夜分乃归赋此纪游

漓江即湘江,戢戢清见石。

其东列群峰,秋色碧复碧。

日出雾露收,草径上逼侧。

凭栏揩望眼,已足慰畴昔。

更窥岩穴胜,创见为惊咋。

如何数里间,奇观相接迹。

宽同厦屋深,划若巨灵擘。

日月递光景,风云变朝夕。

石桥几年成,乳窦时一滴。

神龙旧隐处,仰视多辟易。

蜕迹凛犹存,隐隐印霜脊。

下有澄湫深,馀波漱苍壁。

往者已仙去,来者此其宅。

薄晚扣松关,风过声索索。

聊麾车骑退,容我且散策。

却望訾家洲,轻舫度前碛。

回首烟树林,已复挂蟾魄。

宇旷净馀滓,群物被光泽。

何所寄遐思,空岩皎虚白。

清辉可一规,水色相激射。

天边与川上,亭亭如合璧。

居然广寒游,不用假六翮。

班坐依微澜,晤赏共佳客。

因之想千载,讵有今古隔。

箫鼓归夜阑,观者粲城陌。

往往罗杯盘,班班见殽核。

谅因年岁丰,人意少舒适。

视尔意少舒,于予亦忻怿。

形式: 古风

十五日过小孤山

沃野迥千里,岿然突孤标。

崖分势亦裂,江静影频摇。

栖鹘巢何险,盘柯冻不凋。

吾行足观览,未觉客程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

积雨欣始霁,清和在兹时。

林叶既敷荣,禽声亦融怡。

鸣泉来不穷,湖风起沦漪。

西山卷馀云,逾觉秀色滋。

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

青青初不改,似与幽人期。

坐久还起步,堤边足逶迤。

游鱼傍我行,野鹤向我飞。

敢云昔贤志,亦复咏而归。

寄言山中友,和我和平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