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

举目伤芜没,何年此战争。

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

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

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抬头望去,满目疮痍,这场战争何时才能结束。
归乡的人找不到原来的家乡,老将军独自守卫着这座孤城。
废弃的边防烽火台上,山间升腾起袅袅炊烟;荒芜的田野上,不时有野火烧过。
我特别怜爱浉水,即使世事纷扰,它依然清澈如昔。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废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沧桑变化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举目伤芜没,何年此战争"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悲哀心情,"芜没"指的是荒废之地,而"战争"则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这里并没有具体指明哪一年或哪场战役,只是一种普遍而深刻的历史感伤。

"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归人"是返回家乡的人,但却发现"旧里"已经不复存在;"老将"则是在战乱中坚守的孤独者,他们或许为了某种责任,守着一座即将失去的城堡。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出战争对个人生活和情感的破坏。

"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这两句,则是直接描写战后景象。"废戍"指的是被废弃的边防军营,而这些军营中的"山烟"象征着战争的阴霾和危险;"荒田野火行"则显示出一片荒凉,连自然界也受到了战乱的影响。

最后两句"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在整首诗中显得格外沉静。"独怜"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被战争摧毁之地的孤独同情,而"浉水"则是特定地域的河流;"时乱亦能清"一句,似乎是在强调即便是在战乱之中,也依然有某种超脱和纯净存在。这两句为诗歌增添了一抹哲理色彩,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平静与美好事物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后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奉送卢员外之饶州

天书万里至,旌旆上江飞。

日向鄱阳近,应看吴岫微。暮帆何处落?

潮水背人归。风土无劳问,南枝黄叶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奉送裴员外赴上都

彤襜江上远,万里诏书催。

独过浔阳去,空怜潮信回。

离心秋草绿,挥手暮帆开。

想见秦城路,人看五马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奉陪使君西庭送淮西魏判官

羽檄催归恨,春风醉别颜。

能邀五马送,自逐一星还。

破竹从军乐,看花听讼闲。

遥知用兵处,多在八公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

长沙耆旧拜旌麾,喜见江潭积雪时。

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

初开窗阁寒光满,欲掩军城暮色迟。

闾里何人不相庆,万家同唱郢中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