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

怪峰如莲花,古佛坐其蒂。

石室云为门,微风自开闭。

昔年采石人,雕凿只随意。

妙明出顽矿,是即最初地。

千螺释迦髻,十丈修罗臂。

石火诗中禅,斧劈画中诣。

会从奇险间,拜佛问其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汪守愚的《石佛寺》描绘了一座奇特的山寺景象,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致的描绘展现了石佛寺的风貌。首句“怪峰如莲花”运用了比喻,将山峰比作盛开的莲花,形象地刻画出山势的秀美和奇特。接下来的“古佛坐其蒂”则暗示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仿佛佛像本身就生长在这莲花般的山峰之上。

“石室云为门,微风自开闭”进一步描绘了寺内的神秘与宁静,石室简朴而自然,仿佛被云雾轻轻掩映,微风的吹拂仿佛能自动开关门户,增添了禅意。诗人回忆起“昔年采石人,雕凿只随意”,表达了对古代匠人的敬仰,他们无意间的雕琢却造就了这座非凡的寺庙。

“妙明出顽矿,是即最初地”揭示了寺庙的来历,暗示着佛法的智慧和力量源自于平凡的石头,这是佛教教义中的顿悟和转化。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千螺释迦髻,十丈修罗臂”赞美了佛像的雕塑艺术,如同螺纹般精细的佛头和修长的手臂,都体现了高超的技艺和深远的意境。

最后,“石火诗中禅,斧劈画中诣”将寺庙的艺术与禅意相结合,表达出在诗歌和绘画中也能感受到佛的智慧。诗人以“会从奇险间,拜佛问其谛”收尾,表达了自己在面对这奇险景致时,对佛法真谛的追寻和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石佛寺的外在景观,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2)

汪守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辛酉九日示弟辈

多难登临易感伤,天教薄暝黯重阳。

雁鸿零落犹成列,鸡犬平安岂待禳。

小市祇工桑榨酒,闲官久已枣为粮。

折萸试问诸昆弟,犹胜登高各异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金山僧云峰卓锡图

手不持瓶头不笠,行李一肩松下息。

既非竺道生,亦非鸠摩什。

细摹面目揣精神,十年以前旧相识。

忆我与君初见时,地棘天荆无所之。

万里乡园那得返,一家生死不可知。

君于此中悟真谛,人世须臾皆梦寐。

果然打破利名关,一出危城便披剃。

野鹤孤云自往来,到处名蓝商位置。

金山殿宇纵成空,至竟江南名胜地。

打包行脚尚嫌劳,欲结茅庵谋小憩。

绘成一幅卓锡图,洒脱悠然见真意。

愧我从军屡及瓜,江尘碌碌走天涯。

会当料理芒鞋兼竹杖,从君妙高塔顶看烟霞。

形式: 古风

夜话

竹篱西畔豆棚东,竟夕盘桓兴自同。

为爱清言时娓娓,翻疑夜漏太匆匆。

几人留恋三更后,千古兴亡一席中。

月落参横催曙色,闲谈水乳喜交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枯树

浪说三株绕砌罗,连枝憔悴感寒柯。

皴霜皮黯冬心在,媚雨条稀老干多。

至竟成材关阅历,独怜生意渐婆娑。

杜陵诗句兰成赋,一例霜毫忍泪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