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六)

自古多少圣,叮咛教自信。

人根性不等,高下有利钝。

真佛不肯认,置功枉受困。

不知清净心,便是法王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探讨的是禅宗修行的主题,表达了对真理和悟性的追求。"自古多少圣,叮咛教自信"一句,指出历来无数的圣者都在不断地提醒人们要有自信去实践教诲,寻找内心的觉悟。"人根性不等,高下有利钝"则强调了每个人的根性、悟性不同,有的人易于理解和领会真理,而有的人则需要更多的努力。

"真佛不肯认,置功枉受困"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传统佛教礼仪和功业的超越态度,认为真正的佛是不会被外在形式所束缚的,而那些过分追求外在功业的人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

最后两句"不知清净心,便是法王印",直指内心的清净本性才是达到真理的关键,不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这一思想与禅宗强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谋于外的精神相契合。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禅宗对修行方法和内在觉悟的重视,以及对外在形式和功业的批判。诗中的语言简洁而深刻,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真谛的理解和把握。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八)

养子不经师,不及都亭鼠。

何曾见好人,岂闻长者语。

为染在薰莸,应须择朋侣。

五月贩鲜鱼,莫教人笑汝。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二○)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二二)

我在村中住,众推无比方。

昨日到城下,却被狗形相。

或嫌裤太窄,或说衫少长。

挛却鹞子眼,雀儿舞堂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二五)

众生不可说,何意许颠邪。

面上两恶鸟,心中三毒蛇。

是渠作障碍,使你事烦拿。

举手高弹指,南无佛陀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