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道

忆昔驱车度函谷,解鞍访古骊山麓。

华清虽有亡国恨,绣岭犹存旧时木。

无情草木竞争春,不问兴亡自红绿。

汉家上林更萧瑟,宫殿荒基走麋鹿。

可怜乔木亦已无,五柞长杨今朴樕。

形式: 古风

翻译

回忆往昔驾车穿过函谷关,停车探访古老的骊山脚下。
虽然华清宫承载着亡国之痛,但绣岭上的树木依然保留着过去的风貌。
草木无情,只知争春,不管历史兴衰,自开红花绿叶。
曾经繁华的汉家上林苑如今更加荒凉,只剩下宫殿遗迹任凭麋鹿游走。
可惜昔日的大树已不在,五柞长杨现在只剩矮小的树木。

注释

驱车:驾车。
函谷:古代关隘。
骊山:秦始皇陵附近山。
华清:华清宫。
亡国恨:秦朝灭亡的历史。
绣岭:骊山的一座山岭。
无情:不具情感。
竞争春:争相生长。
自红绿:自然地生长出红花绿叶。
上林:汉代皇家园林。
萧瑟:荒凉。
荒基:废弃的遗址。
乔木:高大的树木。
五柞长杨:古代高大树木。
朴樕:形容树木矮小且稀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回忆往昔,驾车穿越函谷,解下马鞍在骊山脚下探寻古迹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过往国恨的怀念,以及自然界中草木无情,竞相争春,不问世事兴衰,只顾自我生长之感慨。

"华清虽有亡国恨,绣岭犹存旧时木" 表明诗人心中对失去的国家有着深深的情感,但自然界中的山木,却依然如旧,似乎在诉说往昔的故事。"无情草木竞争春,不问兴亡自红绿" 则是对自然界草木不顾世事变迁,只为争取春天生机的描写,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接着,"汉家上林更萧瑟,宫殿荒基走麋鹿" 描述了曾经繁华的汉朝宫殿现在已成废墟,上林之地变得更加萧索,而野鹿在此自由漫步,这些景象都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最后,"可怜乔木亦已无,五柞长杨今朴樕" 表示了诗人对于连那些曾经高大树木也可能不复存在的哀伤,以及对于时间流逝、万物变迁的感慨。这里的“乔木”指的是挺拔的大树,“五柞长杨”则是形容树木的坚硬和长寿,但现在却变得单薄而不再雄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物是人非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下第留别陈至

明缗钓香饵,彼取亦已微。

金丸往抵黾,我用一何卑。

余生宇宙间,动辄多愿违。

天王十二闲,玉勒黄金鞿。

奈何骥与騄,不使备六蜚。

盐车初未脱,伯乐第兴悲。

宁甘生刍饿,不为场藿嘶。

京都足风埃,士气随亦淄。

君于万夫间,独若三秀芝。

浩气久已定,得丧亮难移。

对之忘忿戾,澹然移安夷。

论交有斯人,是用久敬之。

吾生三十年,二十九年非。

末路各相望,奋庸会有时。

贵如未可求,守余北山薇。

形式: 古风

下第留别舍弟弼

缪承名卿后,煜煜赞皇裔。

闵途遘伶俜,勉力济颠坠。

百年能几何,三十已一世。

胸中经纶策,偃蹇未获试。

衰残蚤二毛,坎轲穷五技。

探珠极溟海,耻逢骊龙睡。

辛勤禹门浪,千仞复中踬。

吾道有用舍,无乃天所否。

岩廊与沟壑,荣悴同一戏。

俱非本来物,吾无穷途泪。

季父勉问学,弓冶付吾弟。

营营米盐虑,役役裘葛计。

虽服贫贱劳,无损刚大气。

慎乃百胜术,早拔万夫萃。

老去重别离,悲歌感棠棣。

形式: 古风

与邹浩志完会于王希圣家因话毗陵事是夕辄梦还松陵因述梦呈志完

客梦还松陵,寒江渺烟雨。

异时醉吟地,依然记洲渚。

三高平生欢,彷佛递宾主。

十年扁舟兴,一夕暂容与。

此乐曾未央,覆瓿俄惊鼠。

隙月鉴我帷,破窗风自语。

展转谁晤言,僮隶聊尔汝。

吾生独何事,寤寐仍羁旅。

形式: 古风

习家池诗

言登岘椒亭,南望高阳池。

习君汉彻侯,种鱼千石陂。

川光涵翠阜,倒影媚清漪。

伊昔典午世,山公已游嬉。

子孙安在哉,独乐宁可期。

萧萧宰上木,长风荡馀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